二楼包房内。
听到楼下传来的如潮好评,长孙涣脸上,不禁露出酣畅得意的笑容。
遥遥举杯向西方示意,享受着众人的追捧。
“看来这第二环节的魁首,非长孙兄莫属了!”身旁一友人恭维道。
“呵呵,这都多亏了卢兄的佳作,涣在此谢过了!”长孙涣连谢道。
等到赞誉声稍歇,巧云继续宣读后续诗作。
但在长孙涣这首高质量的《七夕辞》之后,剩下的作品愈发显得黯淡无光,甚至有些索然无味。
巧云将最后一首平庸之作诵读完毕,楼内响起几声有气无力的附和。
很快归于沉寂。
许多人心中己然认定,本环节的魁首,非长孙涣那首《七夕辞》莫属了。
虽然不及《雨霖铃》那般惊艳绝世,但在此环节己属拔尖,无可争议。
然而,更多的宾客,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为何……为何没有陇西李白之作?”
“陇西李白呢?他此环节弃权了吗?”
“莫非方才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耗尽了才思,江郎才尽了?”
“可惜,可惜啊!若能再见一首《雨霖铃》般的绝唱,今晚便圆满矣!”
“能写出那等传世之作,竟也会才尽?莫非是天妒英才乎?”
议论声中充满了惋惜,失望和难以置信。
巧云站在台上,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她心里也暗自叹息,看来那位惊才绝艳的李白,怕是真的无力续作了。
她清了清嗓子,环视全场,正准备开口总结,宣布进入公开评选阶段。
“等等!”
二楼包间。
帘子被掀开一角,秋香笑吟吟走了出来。
她步履从容,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径首走向一楼的中央舞台。
来到台前,秋香先是朝西方宾客款款一礼,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
“诸位贵人、公子,实在抱歉,我家官人方才思如泉涌,一时写了两首!”
“斟酌取舍间,浪费了些许时间,交得晚了,还望公子、贵人们勿怪!”
两首?
这话犹如平地惊雷,所有人一下子瞪大眼睛,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
不是才尽!
不是弃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