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陈默的思维,己经上升到了一个,纯粹的,以利益和结果为导向的,冰冷的“操盘手”的维度。
她不再多问,只是点了点头,转身去执行命令。
王虎的办事效率,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那些被战争和封锁,憋得嗷嗷叫的地方军阀们,听说上海滩,竟然有渠道,可以搞到成建制的日械装备时。
他们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疯了一样地,派出了自己最心腹的代表,带着一箱又一箱的黄金和美钞,通过各种秘密的渠道,涌向了上海。
交易,在王虎的严密安排下,进行得有条不紊。
一船又一船的军火,被伪装成棉纱、粮食,甚至是木材,从上海的地下码头运出,沿着长江,或者通过北方的秘密商道,源源不断地,送往了内陆。
而一笔又一笔的,天文数字般的硬通货,则像涓涓细流一般,汇入了陈默那个,无人知晓的,庞大的地下金库。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陈默的私人金库规模,就扩大了整整三倍。
他现在,拥有了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长,都为之侧目的,庞大的现金流。
但这还不够。
陈默的胃口,远不止于此。
在利用黑道进行“开源”的同时,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白道”。
他命令李默群,动用76号的权力,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稳定”为名,对上海的几家,背景不干净的日伪商社,和几个与梅机关新任负责人井上雄彦,走得比较近的日本商人,进行了“突击检查”。
李默群对这种,既能讨好“贵人”,又能中饱私囊,还能顺便打击一下井上雄彦这个新来的“过江龙”的嚣张气焰的好事,自然是乐此不疲。
他亲自带队,查封商铺,冻结账户,抓捕老板。
整个行动,搞得是鸡飞狗跳,声势浩大。
查抄上来的资产,大部分,都按照规矩,上交给了汪伪政府的财政部。
但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硬通货,比如美元现钞,黄金,珠宝,古董……则被李默群,以“证物封存,待后续调查”为名,悄悄地,截留了下来。
而这些被“截留”的财富,最终,又通过一个隐秘的渠道,流入了陈默的账户。
通过这一黑一白,两条线的疯狂运作。
陈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秘密地,集结了一笔,足以在上海金融市场上,掀起一场十二级海啸的,恐怖的资金。
他白天,依旧是那个,在华兴贸易行里,埋头于账本,沉默寡言的“木头张”。
这个身份,成了他调动和掩护这些庞大资金流动的,最好的外衣。
他将这些黑钱,通过之前建立的那些,复杂的跨国皮包公司,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白和转换。
最终,它们都变成了一笔笔,看起来,完全合法的,来自“欧洲”的,投资热钱。
一切,准备就绪。
陈默站在自己那栋豪宅的书房里,看着窗外,外滩的方向。
那里,是远东的金融心脏。
他知道,是时候,打响这场,无声的战争的,第一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