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从玫瑰到西服 > 第17章 定义时代潮流的电影(第2页)

第17章 定义时代潮流的电影(第2页)

江屿对摄影师吩咐:“镜头不要乱动,多用固定机位和缓慢的平移。我要的是一种观察者的视角,好像看着一幅会动的静物画。

重点捕捉他们之间眼神的交流,还有那种无事发生状态下的微妙紧张感。”

现场安静得能听到空调的运作声。

演员们起初有些不适应,习惯了依赖台词和大幅动作表演,这种极致的收让他们感到挑战。

但在江屿的引导下,他们逐渐进入状态,开始用最细微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填充角色。

李维在现场不断调整着细节,一盏台灯的角度,让光线刚好照亮谷峰的半边脸,凸显其威严;

百叶窗的角度,在地上投下更清晰的条纹阴影,增强空间的禁锢感;

甚至烟灰缸里雪茄烟的摆放形状,都要求符合人物性格和当时的情緒。

真正的挑战来自那场重头戏——商场枪战。

江屿选择了一个略显陈旧、人流不多的老式商场中庭。要求营造的不是火爆的交火,而是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极致紧张。

“这场戏,动作指导不是设计怎么样开枪,而是设计怎么样不开枪。我要的是一种姿态,一种阵型。

五个人怎么样通过站位和移动,封锁所有可能的攻击角度,保护中间的大佬。所有的动作都要简洁、精准、充满功能性和形式美。

枪声只会响几下,但是之前的铺垫,要令观众屏住呼吸。”

拍摄时,现场清场,极度安静。

演员们按照精心设计的走位移动,如同在进行一场仪式性的舞蹈。

摄影机缓慢地捕捉着他们的脚步、警惕的眼神、手中枪械微小的角度调整。没有台词,只有脚步的回声、环境的杂音和越来越重的呼吸声。

那种暴风雨前的宁静,被放大到极致。

吴镇雨后来回忆道:“拍《枪火》好像做着瑜伽,要极度专注和控制。江导要的不是表情,是状态。

他会一首和我们讲,不是你们去演这个角色,是你们就是那个人,在那个环境里面,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反应。”

江屿在片场的领导方式也愈发成熟。

江屿话不多,但指令清晰,对想要的效果有极其明确的想象。

并且尊重每一位演员的创作,会花大量时间与他们单独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角色的内心。

整个剧组被江屿这种沉静而强大的气场感染,都沉浸在一种高度专注和创造性的氛围中。

李维的美术团队不断根据江屿的要求,打磨着每一个场景的细节,确保视觉上的高度统一和叙事功能。

拍摄结束后,江屿立刻扎进了后期机房。

《枪火》的后期制作,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拍摄阶段。

这部电影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将通过剪辑、声音设计和配乐来最终确立。

剪辑台上,江屿和剪辑师反复斟酌着每一个镜头的长度。

“这个镜头,阿鬼瞥了一眼,多了半秒,感觉就不同,剪!”

“商场那段,静默的时间要再拖长点,要令观众感到不安,觉得下一秒就要出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