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屿的突然消失,最初在救国军内部引发了不小的恐慌和猜测。
但参谋长和宁可金严格执行了他的命令,收缩防线,依托地形和提前构筑的工事拼死抵抗。
就在前线最吃紧的时刻,一个惊人的消息如同野火般传遍全国,甚至登上了西方媒体的报纸:
“关东军高级参谋、大佐铃木信夫在奉天城内寓所遭暗杀,一枪毙命,凶手无踪!”
“满洲国军政部顾问,少将松田毅于视察途中遇袭,乘坐的汽车被精准引爆,车内无人幸免!”
“某联队联队长在江边失踪,数日后发现其尸体于江畔,疑似被远程狙击……”
起初,这被看作是抗日义士的零星行动。
但接二连三,频率极高,且目标清一色是日军在东北的高级军官、重要参谋甚至特务头子。
手段干净利落,几乎全是超远距离狙击或精妙设置的爆炸物,现场很少留下痕迹,偶尔有目击者称仿佛看到一个模糊的幽灵一闪而过。
日军高层震怒又惊恐,加强了戒备,但暗杀仍在继续,甚至蔓延到了华北方面军的一些头目。
一时间,侵华日军的中上层军官人心惶惶,出行无比谨慎,许多作战命令的制定和传达都出现了迟滞和混乱。
正面战场上,救国军惊讶地发现,日军的进攻节奏明显放缓,指挥协调也出现了问题。
救国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得以重新整补,甚至发起小规模反击,稳住了阵脚。
人们开始将前线的转机与后方日寇高官的接连毙命联系起来,一个关于“幽灵杀手”的传说开始流传,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人们不知道他是谁,但都知道,有一个厉害无比的人物,正在敌后给予日寇致命一击。
宁绣绣在后方,听到这些消息,看着报纸上那些语焉不详的报道,心中猛地一紧。
想起了自己丈夫那些异于常人的本事。
宁绣绣什么都没说,只是更加拼命地工作,将后勤和组织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默默地祈祷。
————————————
此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烽火燃遍华夏。
1937-1938:江屿的抗日救国军主动向八路军、新西军等武装靠拢,接受其部分政治工作方法,但保持自身独立性。
凭借之前打下的工业和军事基础,以及江屿神出鬼没的特种作战,其部队成为华北敌后战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有效牵制了大量日军。
1939-1941:江屿部与八路军合作,成功开辟并巩固了多块抗日根据地。
江屿的兵工厂己能小批量生产仿制的步枪和迫击炮,甚至尝试研制了简易的火箭筒用于反坦克和攻坚,极大地改善了对抗日军装备劣势的局面。
一位被派来协助工作的延安技术专家曾摸着那些土法上马却有效的武器,对江屿感叹:
“江司令,你这哪里是兵工作坊,简首是小型的自力更生典范!
没有无缝钢管,你们就用粗锻铁管加厚壁,没有大型水压机,就用分段铸造再焊接……虽然笨重,但能打响,能杀敌,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