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更像是两种创作理念的深度碰撞与融合。
会议室内,气氛严肃而专注。
墙上挂满了猪笼城寨的场景设计图、人物造型图以及关键场面的分镜脚本。
美术指导李维详细讲解着设计理念:“猪笼城寨不能是简单的破败,它要有烟火气,要有生活的质感,但同时,我们也要在里面埋下武林的伏笔。
比如晾衣杆的排列方式、楼梯的结构,都可能暗合某些武术招式或者成为未来打斗的支点。我们要打造一个看似真实,实则充满戏剧张力的舞台。”
星仔听得非常认真,指着设计图中一个公共水龙头的细节说:“这里,可以设计成包租婆和租客吵架的一个焦点,很有生活气息,也能出喜剧效果。”
江屿点头赞同:“对,喜剧要根植于真实的环境。李sir,这些细节非常重要。”
讨论到动作设计时,虽然八爷因档期问题未能加盟,但江屿邀请到了另一位资深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武术指导董玮。
江屿向董玮和星仔阐述自己想要的动作风格:“我们的打斗,不能是传统的武侠片。
它要更夸张,更有想象力,接近于超能力的展现。
比如琴音可以杀人,太极拳可以引动气流,狮吼功要有实质性的破坏力。
但核心是,这些夸张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动作设计和物理逻辑之上,要让观众觉得爽,而不是假。”
星仔补充道:“而且,动作要和喜剧结合。比如阿星一开始冒充斧头帮,打斗应该是很狼狈、很滑稽的。
但到最后他打通任督二脉,动作就要变得行云流水,充满美感。这种反差本身就有喜剧效果,也符合人物成长。”
“阿星本质上是个善良的小人物,他想加入斧头帮是为了生存,是为了不再被人欺负。
他的英雄气概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所以他的喜剧表演不能是纯粹的闹剧,要让人笑过之后,能感受到他底层的心酸和无奈。”
这正是江屿所期望的。
江屿鼓励道:“星仔,你的想法非常好。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阿星这个角色的立体度。
你既是主演,也是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之一,在表演上你尽可以放开手脚,我们一起来打磨。”
这种充分的信任和创作上的授权,让星仔倍感振奋。
他遇到过不少看重他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但像江屿这样如此尊重他作为演员和创作者主体性的顶级导演,实属罕见。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对每一个重要场景、每一场关键打斗、甚至一些重要的台词都进行了反复推敲。
江屿的宏观架构能力和星仔的微观喜剧首觉,在碰撞中不断产生火花,一个更加、更具野心的《功夫》蓝图逐渐清晰起来。
散会时,己是深夜。
星仔离开前,对江屿说:“江导,和你合作真的很不一样。我感觉这次我们能搞出点大动静。”
江屿笑着回应:“我也很期待。明天开机,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