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屿的势力,在军事保障、农业支撑和工商繁荣的多轮驱动下,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财政状况空前良好,为其下一步的行动积累了雄厚的本钱。
随着控制区扩大和军队扩充,对外购买军火的渠道风险越来越高,成本也日益巨大。
江屿下定决心,必须实现最基本的武器装备自给。
江屿将山谷中的秘密军工坊正式升级为鲁南兵工厂,挂靠在兴业银行名下的一个机械制造厂作为掩护,实则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首要任务是扩大技术队伍。
江屿通过各种渠道,不惜重金,从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秘密招募了一批不得志或为高薪所动的技师和熟练机械工人。
这些人被层层掩护,悄悄送入深山中的兵工厂。
他们的到来,带来了相对先进的机械加工理念和工艺。
厂长赵振华的压力巨大,但也干劲十足。
带领着这支拼凑起来的技术团队,日夜攻关。
仿制汉阳造步枪是第一个硬骨头。
他们弄来了几支完整的汉阳造作为样枪,拆解、测绘、反复研究。
————————————
“砰!”枪声响起,后坐力正常。
“砰!砰!砰!”连续射击,供弹、退壳基本顺畅。
检查靶纸,子弹散布略大于原版汉阳造,但己在可接受范围内。
最关键的是,连续射击数十发后,枪管没有炸裂,枪机也没有出现重大故障!
“成功了!”现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赵振华激动得老泪纵横。
江屿接过那支还烫手的步枪,仔细抚摸着粗糙但坚实的枪身,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江屿当场将其定名为鲁南元年式步枪,下令:“集中力量,优先保障步枪生产线!尽快形成月产一百支,不,二百支的能力!”
宁可金等将领闻讯赶来,抢着试射新枪,爱不释手:“好家伙!终于能用上自己造的枪了!
司令,这枪好啊!啥时候能给我一团先换装?”纷纷围着江屿催促加大产量。
弹药生产线也在同步改进。
复装子弹的工艺日趋成熟,产量稳步提升。
手榴弹的铸铁弹体铸造工艺改进,破片效果增强,拉火管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他们还根据江屿提供的草图,试制出了反步兵地雷,结构简单,威力可观,非常适合防御作战。
为了培养后续人才,江屿在兵工厂内附设了一所“军事技术学校”,从部队和民间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
由赵振华等技师授课,学习基础的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火药原理和武器制造工艺,为兵工厂的未来储备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