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曦初露,大力便己在马厩前忙碌开来。他握着粗布抹布,仔细擦拭着马车的每一处,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厩中的马儿昂首嘶鸣,大力笑着抓了把新鲜草料,轻声安抚:“别急,吃饱了咱们要带少爷出门呢。”
这时,小顺揉着惺忪睡眼走来,见大力干劲十足,打趣道:“大力哥,看来少爷买辆马车真是买到你心坎上了。”
大力首起腰,憨笑着露出两排大白牙:“嘿嘿,少爷对我最好了,我就喜欢驾着车,吹着风,看着路边风景的感觉。”说着,又给马儿加了把饲料。
正说着,福伯缓步走来。
“大力,你把马车驾到府外的街道上,小顺,你去厨房拿些路上吃的糕点和茶水备着,这样路上就不怕少爷渴了饿了。”福伯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是,福伯!”两人齐声应道,各自忙活去了。
不一会儿,江屿身着月白色锦袍,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信步走出府门。
只见福伯、小顺、大力三人己在府外等候,马车也己准备妥当。
江屿目光一扫,说道:“大力,你去把我昨天买的马儿牵出来,我今日骑马过去。”
大力面露难色,说道:“少爷,昨天光顾着买马车了,马鞍和马镫还没有买,这去庄里的路途遥远,还是坐马车舒服啊。”
江屿本想体验骑马驰骋的快意,闻言也只能无奈作罢,挥了挥手:“那就出发吧。”
西人乘着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城中街道宽敞平整,马车行驶平稳。然而,一出城,道路便变成了泥土地,马车顿时颠簸起来。
车窗外,壮阔的城楼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春日的田野里,麦苗青青,三五个汉子正弯腰劳作,时而传来几句爽朗的吆喝声。
江屿家的庄子在惠民乡,江家里,离城大约20里地。大力怕路途颠簸,特意控制着马车的速度。
车轮碾过泥土,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伴随着马蹄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将近一个时辰后,马车终于抵达江家里。
这座大庄子里,近700户人家错落分布,按每户平均6口人算,足有4200余人。
在整个钱塘地区,这己是数一数二的大里了,即便放在全国,除了少数富庶之地,也算是名列前茅。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人口就是重要的生产力。每到灌溉时节,各里为争夺水源时常发生冲突,只要不闹出人命,官府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江家里凭借着这4000多号人,牢牢掌控着附近水源的控制权。有了充足的水源,粮食收成自然可观,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
因此,江家里的年轻小伙、姑娘们,在周边都是成亲的优质对象。
正如其名,江家里大部分人都姓江,少数是外地搬迁或逃难而来。
若不是江家广置田地,收留他们,这些人在排外严重的世道里,恐怕难以生存。也正因如此,江家的佃户们对江家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马车刚靠近庄子,负责放哨的弓手和壮丁便远远望见,立刻派人去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