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华夏英雄原唱 > 第二十六章 陶魂(第2页)

第二十六章 陶魂(第2页)

柱抬眼,眼中满是顽固的急躁与不忿,那神情如同沾满河泥的面具,生硬而倔强。他没好气地嘟囔着:“道理谁不懂,可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话虽如此,可舜那平和沉稳的模样,却莫名让他心里泛起一丝涟漪。

舜并未生气,他微微一笑,走上前,拿起一块陶泥,开始示范。他的双手在陶泥间游走,动作舒缓而流畅,仿佛陶泥不是冰冷的泥土,而是有了生命一般。舜一边示范,一边轻声说道:“你看,感受陶泥的质地,顺着它的性子,不要强行用力。每一下揉捏,都像是与它对话。”

柱看着舜的动作,心中的烦躁如潮水般涌动。他觉得舜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每日辛苦劳作,却始终做不出像样的东西,哪里能像他这般轻松。想着想着,柱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猛地把手里那个粗坯摔在泥案上,陶泥西溅。“舜公说得是!是……是我性子糙了。”他大声吼道,深吸了一口气,河滩的湿冷猛地灌入肺腑,让他打了个寒噤,却也奇异地浇熄了那份滚在心里的烦乱。

他弯腰抄起一块新泥,不再说话,学着舜的样子,开始笨拙地、缓慢地搓揉。一开始,他的动作僵硬而生疏,陶泥在他手中似乎也格外不听话,可他咬着牙,坚持着。河滩上只余下风声、河水声,以及更为清晰响亮起来的揉捏陶泥的摩擦声,一下,又一下,坚实而沉稳,如同低沉的春雷在厚重的云层深处酝酿。

日子一天天过去,柱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是那个急躁易怒的年轻陶匠,而是全身心地沉浸在制陶的世界里。每一块陶泥在他手中,都像是承载着他的梦想与希望。他的眼神变得专注而坚定,手中的动作也越来越娴熟。

整个陶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他陶匠们看到柱的改变,心中也受到了触动。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平日里的制作方式,纷纷效仿舜的教导,静下心来对待每一块陶泥。原本嘈杂混乱的陶坊,渐渐变得安静而有序,只听得见陶泥被揉捏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一首和谐的乐章。

尧听闻了舜在历山教导众人的事迹,心中好奇,便决定前来巡视。这一日,阳光明媚,尧带着随从来到了历山的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尧在人群中缓缓走着,目光被一个陶摊吸引住了。

陶摊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器,有古朴的瓦罐,有精致的陶碗。尧随手拾起一只粗砺的瓦罐,仔细端详着。这只瓦罐虽然外表并不华丽,却有一种质朴的美感。尧问那老陶匠价钱,老陶匠眯着浑浊的眼睛笑了起来:“官家瞧仔细咧,这可是咱们烧得‘不苦窳’的东西!一个裂口都没,厚薄匀称着呢!这是咱们陶坊里的精魂!”

老人干枯的手指在罐壁一处不易察觉的圆润泥痕上拂过——正是当日舜示范时留下的指印。尧微微一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看着这只瓦罐,仿佛看到了舜在这里言传身教的场景,看到了众人在舜的影响下,用心制陶,追求完美的执着。

“这瓦罐,我要了。”尧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随从付了钱,尧拿着瓦罐,继续在集市上走着。他的心中思绪万千,舜的德行与智慧,如同这小小的瓦罐,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能够改变一群人,甚至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气。

回到宫中,尧把那只瓦罐放在案几上,时常凝视。他深知,舜之才德,远不止于此。舜能在制陶这样的小事上,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众人,若委以重任,必定能让天下百姓受益。

冬日的旷野,像是被岁月遗弃的荒芜之地,风如尖锐的铁梳,无情地刮过每一寸土地,发出凄厉的呼啸。历山的薄田,在严寒的侵袭下冻得梆硬,如同一块块坚不可摧的石板。几束惨白无力的日光,艰难地穿过厚重的阴霾,稀稀落落地洒在霜冻干裂的泥地上,给这死寂的世界添了几分惨淡的光影。

舜,这位身形高大、面容刚毅的领袖,带着他的妻子娥皇、女英以及几个聚民,缓缓朝着旷野的深处走去。脚下的硬土泛着凛冽的灰白色,每踏出一步,都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大地在寒冬中发出的微弱叹息。

娥皇,裹紧了那件半旧的夹絮袄子,她的肚子高高隆起,显露出即将为人母的迹象。寒风如刀,刮在她的脸上,她的步伐显得有些吃力,但她紧咬着牙关,眼神中透着坚韧,不愿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拖慢大家的脚步。

女英则紧跟在舜的身旁,她的眼神灵动而坚定,虽然同样被寒风吹得脸颊泛红,但她的身姿依然挺拔。她时刻关注着周围的环境,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他们最终停在了一片倾斜、荒僻且边缘处布满枯硬荆棘的山坡前。这片山坡看上去毫不起眼,土色混杂着灰白与浅褐,在冬日的阴霾下显得格外黯淡。

舜放下肩上那粗砺的藤筐和石锄,抬起手,指着坡脚下靠近一片荆棘丛的方向,声音不大,却沉稳有力:“挖吧,就在那下面。根子扎得深,顺着摸,小心别伤了皮。”他的声音被旷野的冷风迅速送出去老远,在空旷的荒野中回荡。

几个握着骨耜的年轻人面面相觑,脸上明显写着疑问和不情愿。其中一人忍不住嘟囔道:“舜公,这点薄坡,又背阴,去年草都稀得很,能藏什么好根子?我看还不及村东那荒地肥。”年轻人的话语中充满了质疑,他觉得在这样贫瘠的地方挖掘,无疑是白费力气。

女英从舜的身边上前一步,冬日惨白的光映照着她的额头,勾勒出她精致却又带着坚毅的轮廓。她先是仔细地观察着近处几棵枯败草根的形状,然后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拨开一点薄薄的表土,接着又用脚尖小心翼翼地继续翻动着泥土,一边观察一边说道:“瞧这草根,往深褐色的泥里扎得倔强。再细瞅这泥层,”她微微喘着气,腹部的沉重压迫着腔子里的力量,但她的声音依然平静而笃定,“冻得发僵发白,可下面却含着润,不是浮土能比的。”她的这番话,让众人微微一凛,原本的质疑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犹豫和思考。

舜看向妻子,眼神里带着无声的激赏。女英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无论前路如何艰难,她都将与舜并肩同行。

他们手持简陋的工具——锄和耜,开始动手挖掘。冬日的大地,硬土层犹如坚固的铠甲,阻挡着他们探寻希望的脚步。每一次锄头落下,都伴随着沉闷的声响,震得人虎口生疼。冰冷的泥土被一点点掀开,露出略深处略软的褐色底泥,那是大地深处的呼吸,带着未知的神秘。

随着挖掘的深入,起初挖出的只是一些细弱短小的茎块,令人满心失望。众人的脸上不禁浮现出沮丧之色,难道这片土地真的如此贫瘠,无法给予他们生存的希望?然而,舜和女英并未气馁,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告诉大家,再坚持一下,也许转机就在下一刻。

就在大家情绪低落之时,一个眼尖的青年突然喊了起来:“有了!粗的!”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那青年挖到一截弯曲硕大的黄褐色根茎,状如干瘪的老姜,却异常粗壮沉手。这一发现,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瞬间点燃了众人的希望。刚才还弥漫在人群中的疲惫与疑色,此刻被一扫而空。

于是,大家更加奋力地挖掘起来。枯焦的荒土在他们汗水和骨耜的叩击下不断翻滚,泥土和草根的气息带着寒气和微湿的腥香,弥散在冰冷的空气里。那股独特的气息,仿佛是大地给予他们的回应,鼓励着他们继续努力。

随着根茎不断被挖出,沉重的陶罐、石锅被重新支起。族人们小心翼翼地将根茎洗净,放入锅中,再添上清冽的泉水。篝火被点燃,火苗欢快地舔舐着罐底,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美味欢呼。随着温度的升高,清冽的泉水开始被那粗硬的根块染上一种沉静的金黄色泽,腾腾的热气携着一股难以形容的、带着泥土寒气和草木回甘的奇异清气蒸腾而起,扑向每个人的鼻尖。

这股奇异的香气,让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女英靠坐在火堆旁温热的石头上,看着忙碌的众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舜走到她身边,递来一小碗滚烫的葛根汤。女英接过,小口啜饮。那暖流带着根的沉着和泉的甘冽,温柔地熨帖着腹中的不安。她长长地、无声地舒出一口气,仿佛所有的疲惫和忧虑都随着这口气飘散而去。

舜在她身边坐下,握住了她冰凉的手掌。在温暖的篝火映照下,舜的眼神温存中带着沉毅的力量。

当人们再次抬头看这片曾被他们视为“瘦瘠”的坡地时,眼神己然不同。土,还是那片土;荒瘠,依然是那么赤裸裸地呈现着,仿佛从未改变。但在他们心中,土地如同摊开的手掌,纹理间悄然变幻出之前被忽略掉的幽微脉络。他们发现,这片坡地在不同的季节里,有着别样的生机。春天,几株不知名的野花会倔强地从石缝中钻出,绽放出鲜艳的色彩;夏日,一场小雨过后,土壤里会弥漫出清新的气息,那是生命在悄悄孕育。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首到数月之后的一场暴雨,打破了部落原本的宁静。天空像是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雨水倾盆而下,如注的水流汇聚成汹涌的山洪。山洪裹挟着黄泥和碎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下山脊。半山腰那片部落开荒的心血——一片较为平坦肥沃的园子,瞬间被淹没在洪水中。

洪水肆虐,毁坏了这片承载着人们无数希望的园子。雨水把禾苗打得倒伏,与泥浆搅成一团。原本嫩绿的禾苗,此刻在泥水中挣扎,像是即将被黑暗吞噬的生命。人们纷纷从各个角落赶来,站在狼藉边缘,望着泥水里挣扎的幼嫩青绿,心中满是悲痛。有人开始低声哀泣,那哭声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凄凉。孩子们躲在大人身后,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充满了无助。

就在众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时,舜带着一群人踩着泥泞赶来。舜的身影在风雨中显得格外高大,他的眼神中透着沉稳与坚毅。他来到园子旁,在短暂的审视后,目光望向了离被毁田地不远、一侧更为高亢、遍布乱石却稳固向阳的坡地。他抬手指向那片坡地,语气平淡无波却又不容置疑:“移苗。这地方稳当。”

人群一阵骚动,困惑和犹豫写在沾满泥水的脸上。大家面面相觑,似乎不敢相信舜的决定。这片乱石坡,石头比土还多,平日里无人问津,怎么能成为移栽禾苗的地方?一个白发老者踏前一步,枯瘦的腿在泥水里瑟瑟发抖。他声音苍老而惶惑地说道:“舜公,这乱石坡……石头比土还多……移上去……不是白耗力气么……”其他族人也纷纷附和,脸上满是担忧与不解。

舜没有立刻回答,他深知这问题的沉重,关乎着村民们未来的生活。他下意识地望向了身侧挺着更大肚子的娥皇。

娥皇原本一首沉默地在舜身侧观察着这片刚被冲刷过的坡地。她的目光在杂乱的石块和残败的植物间穿梭,神色凝重。此时,感受到丈夫无言的目光,她缓缓抬起了那张被雨水打湿却依然沉静的脸。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打湿了她朴素的衣衫,但她的眼神却无比坚定。她指向坡顶几处湿漉漉但异常粗壮的灌木,声音不高,却稳稳穿透淅沥雨声:“爷爷您看那几丛荆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