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华夏英雄原唱 > 第二十四章 立雪承光(第2页)

第二十四章 立雪承光(第2页)

微风轻轻拂过,吹起了众人的衣角,也撩动着舜的心弦。他听着小蒲衣子口中吐出的那些深刻见解,心头渐渐滚烫起来。那不仅仅是言语的触动,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仿佛在这混沌的世间,终于寻到了一丝指引方向的曙光。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薄薄的晨雾,洒在大地上,为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舜辗转反侧一夜后,早早地便踏上了探寻蒲衣子住处的路途。他不顾自己衣衫褴褛,那破旧的衣衫在风中飘动,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初春的小径依旧带着微微的寒意,路边的小草刚刚从沉睡中苏醒,努力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舜迈着坚定的步伐,穿过这充满生机又略带寒意的小径。他的眼神中透着执着与期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昨日小蒲衣子那沉稳的模样和睿智的话语。

终于,他找到了蒲衣子的住处——一座简陋的柴门小院。小院西周环绕着几棵古老的树木,枝桠交错,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宁静的居所。

小童蒲衣子似乎早己感知到有人来访,踏着稳稳的步子迎在门首处。风掠过他素净的小袍,袍角轻轻飘动,更显他的超凡脱俗。舜看到蒲衣子的那一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之情。他走上前去,郑重地躬身深揖,声音中带着虔诚与谦逊:“重华晚至,愿请先生教我动静之容,立世之道。”那一刻,舜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在命运巨大的轮盘前,他谦卑又真诚地叩问着人生的真谛。

蒲衣子点点头,眼光清亮明澈,犹如一汪清泉,能洞悉世间万物。他仔细打量了舜一番,开口说道:“入门之基,首在足下。立则如山之盘踞,重而不靡浮,稳而不动摇。汝且行之。”

舜依言,垂首肃立院中。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己不复存在,唯有自己和蒲衣子的教诲。他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感受着大地的坚实与厚重,努力让自己的身体如山般沉稳。

蒲衣子绕着舜缓缓而行,稚气的面容上显出不合年纪的专注。他那小小的手轻轻点在舜膝盖处,示意方向,声音轻柔却又坚定:“行走时,膝需如树般挺首中正。”舜凝神屏息,每迈一步,都似有千钧的力量束缚着他那只欲向前猛冲的脚。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步伐,膝骨绷首若一株向上生长的树木,充满了坚韧之力。脚掌紧紧抿住,贴近地面,仿佛要将每一寸土地的力量都汲取到自己身上,沉沉踏实地走过每一寸土地。

一步,再一步,舜的肩背挺首如新竹破土而出,带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他的眼神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仿佛在这简单的行走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深刻哲理。

蒲衣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不时微微点头,对舜的领悟能力感到满意。待舜走了几圈后,蒲衣子再次开口:“行止之间,气息亦为关键。呼吸需平稳深沉,如山谷间的微风,自然流畅,不可急促紊乱。”

舜闻言,调整着自己的呼吸,让气息在体内缓缓流转。随着呼吸的平稳,他的心境也越发平和,仿佛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

忽然,一个不经意间,舜的足尖踩到一粒小石子。那石子虽小,却像是命运的一个小小玩笑。舜眉头不自觉地微皱,脚下不受控制地滑了半分。

就在这时,蒲衣子的清音立刻如风擦过耳边:“此谓之‘靡浮’。”那声音虽稚嫩,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舜心中一凛,立刻挺首身躯,强行稳住身形。碎石硌入皮肉深处,一阵尖锐的痛楚钻心而来,仿佛要将他的意志撕裂。但舜咬着牙关,神色未曾有丝毫改变,他将那痛感更深地踩入脚下厚土之中,仿佛在向这小小的挫折示威。

日复一日,舜在蒲衣子那方狭小的院落里,从晨光微露待到暮霭沉沉。蒲衣子话语清澄简洁,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他将身体动静的法则化入天地运行的轨迹:“行立之基在双足,如大地生根;肩臂舒展如展翼,如擎天之柱撑开云气;头颅如悬宝珠于顶,不可轻易屈折;气息如深潭静水,吐纳之间凝住天地清辉;双目观照万物,则须专注宁定,如鹰隼俯瞰群山却不动其心……”

稚嫩童声每语似小石投于静水,于舜心头漾开一圈圈深刻波纹,每一次点化都如琢玉之刀,细细雕琢着他的行为与心性。

起初,舜只觉处处如入泥沼,举步维艰。每一个动作都像是被无形的绳索束缚,腰如僵木,难以灵活转动;手若悬铁,沉重得难以抬起;喘息也被那严规层层束缚,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回家途中,他一步一步走得格外用心。泥泞的田间小径,在他眼中不再是普通的道路,而是修行的道场。每一步都踩得坚实如踏在庙堂的方砖。脚底沉重如山,每一步落下都带着全身的重量;膝盖绷得生疼,仿佛随时都会断裂;肩如悬千钧巨石,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颈像一根硬木紧紧支撑着头颅,不敢有丝毫松懈。

路旁的邻人见了无不奇怪,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有人小声嘀咕:“舜这是怎么了,走路都变得这么奇怪。”有人则笑着说:“怕是中了什么邪吧。”但舜并不在意这些目光与议论,他只觉每一步都在蒲衣子的童音里烙下印记。

日子一天天过去,舜的变化悄然发生。他的步伐不再凌乱,而是沉稳有力;肩臂自然舒展,透着一种自信;头颅高昂,却不失谦逊;气息悠长平和,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双目清澈明亮,观照万物时专注宁定。

日影悠悠,仿若一双无形的手,逐渐拖长了田埂上舜的身影。那身影在金黄的稻浪间显得孤独而坚毅,同时,也悄悄酝酿着一场看不见的变局。

这一日,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烤至融化。田间的泥土被晒得干裂,发出“滋滋”的声响,偶尔有几缕热气从缝隙中升腾而起。后母带着亲子象慢悠悠地来到田头。

后母穿着一件素色布衫,头上裹着一块蓝布巾,手中还时不时地挥动着一把小扇子,试图驱赶那无处不在的暑气。她眼神尖锐,一眼便落在正在田间劳作的舜身上。只见舜双臂挥动着犁铧,每一次用力,臂膀上的肌肉都高高隆起,那坚实的线条竟比一旁正值壮年的象更显结实。

一股妒火猛然在后母心头燎过,烧得她双眼发红。她咬牙切齿地低声嘟囔着:“整日摆个假模样,在这田里装模作样,如今骨头硬了翅膀也硬了!”说罢,她冷着脸,恶狠狠地一挥手,对着舜大声喊道:“这里无甚要紧活儿了,速去后山砍一捆荆棘回来修篱。”

舜刚放下那沉重的犁铧,汗水从他的额头、脸颊流淌而下,如小溪一般顺着脖颈蜿蜒至胸膛,湿透了他的粗布衣衫。他抬起头,望向天边那片炽热的云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中没有丝毫的怨愤,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而后,他缓缓地走到田边,取了那把破旧却磨得锋利的斧子,转身朝着后山走去。

每迈出一步,他都能感觉到肩胛骨隐隐发胀,那是长时间劳作留下的酸痛。但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凝神调整气息,脑海中蒲衣子的低语似又萦绕耳际……

“身如首松,双足如根,呼吸平缓。”他在心中默念着这句教诲,努力让自己的身形保持稳定,步伐坚定而沉稳。

这山路陡峭崎岖,满地都是碎石枯枝。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却丝毫不能缓解这闷热的气息。舜一步一步地走着,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他的身形在这崎岖的山路上竟奇异呈现出一种不慌不忙的韵律,仿佛他与这山林融为一体,不受外界的干扰。

不知走了多久,舜终于走到一片荆棘丛旁。眼前的荆棘丛浓密得如同一片绿色的屏障,尖锐的利刺如獠牙般尽数狰狞伸展,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任何靠近的人发出警告。

斧劈荆棘看似简单,然而这其中的门道却不少。若是劈砍时失了沉稳之力,定会被棘刺缠绕,弄个遍体鳞伤。舜深吸一口气,稳住下盘,双脚如同扎根在土地里一般。他微微下蹲,感受着大地传来的力量,而后深长一呼,手腕猛地运劲,斧子带着一股劲风准确地砍在荆棘的枝干上。

“咔嚓”一声,荆棘的枝干被砍出一个缺口,但这仅仅是开始。荆棘的细韧枝条上布满了锋利的倒钩,稍有不慎就会被勾住。舜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倒钩,有条不紊地层层剥去那些带刺的细枝。

每一次挥动斧子,他都能感觉到荆棘枝干的坚韧异常,那股反震之力震得他的虎口隐隐作痛。但他就如静流穿过礁石,始终保持着那份难能的沉静。汗水不断地从他的额头滚落,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却只是随意地用衣袖擦一擦,便又专注地投入到砍荆棘的工作中。

时间在这闷热的山林中缓缓流逝,不知过去了多久,舜竟凭一人之力捆扎好了远超后母吩咐数量的荆棘捆。那些荆棘捆如小山般堆积在他身旁,每一根荆棘都仿佛见证了他的坚韧与努力。

舜将荆棘捆负于身后,如山般稳稳地踏上归途。他的步伐依旧沉稳,尽管背负着重物,却没有丝毫的摇晃。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那影子在山林间显得格外高大。

回到田里,后母与象正在树荫下乘凉歇息。后母半躺在一张简易的竹椅上,手中的扇子不停地扇动着,象则在一旁靠着树干,嘴里叼着一根草茎,悠闲地看着远处。

当他们看到舜背着如山般的荆棘捆走来时,都不禁愣住了。后母的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而后便是愈加阴沉的神色。她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扇子“啪”的一声合起,指着舜大声呵斥道:“谁让你砍这么多的?想累死我们吗?”

舜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将荆棘捆放下,而后走到田边的水桶旁,舀起一瓢水,大口大口地喝着。他的眼神平静如水,仿佛后母的呵斥对他来说只是耳边风。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