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为首的壮汉,是磐石盟的勇士石坚,他发出一声怒吼,将手中的石矛狠狠刺向棕熊的肋下!其他几个赶到的猎手也迅速散开,有人用石斧劈砍棕熊的后腿,有人投掷石块吸引它的注意。他们配合默契,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掩护,灵活地躲避着棕熊狂暴的拍击和撕咬。
棕熊被激怒了,它放弃了盘古,转身扑向这些挑衅者。石坚险之又险地避开熊掌,看准时机,将石矛再次刺入棕熊相对柔软的腹部!其他猎手也抓住机会,石矛、石斧纷纷落下!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苦战。棕熊皮糙肉厚,石制的武器难以造成致命伤。猎手们身上很快添了伤口,但他们没有退缩,依靠着人数和配合,死死缠住这头巨兽。终于,在付出了两人轻伤的代价后,石坚抓住棕熊人立而起、暴露胸腹的瞬间,用尽全身力气,将石矛深深刺入了它的心脏!
棕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哀嚎,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地,溅起一片尘土。
盘古瘫坐在不远处的树下,大口喘着气,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巨兽和浑身浴血却眼神坚毅的同伴们,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但更深的是一种冰冷的后怕和前所未有的思考。
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盘古的认知。她意识到,哨盟的协作方式,在真正的生死危机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低效。各个部落之间虽有联系,但平时各自为政,信息传递依赖骨哨和人力奔跑,遇到突发危险,只能临时拼凑人手,往往错失良机,甚至付出不必要的牺牲。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大家真正团结起来,像一个握紧的拳头,形成一个更强大、更有凝聚力的整体。
几天后,在孤山盟部落的篝火旁,盘古召集了九部哨盟的盟主。跳跃的火光映照着她年轻却异常坚定的脸庞。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盘古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穿透了篝火燃烧的噼啪声,“各自为战,互相防备,甚至为了猎物水源偶尔冲突。每次遇到像棕熊,或者更可怕的威胁,都是临时吹哨,仓促应战。我们失去了多少好猎手?多少老人和孩子因为救援不及而……我们应该像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我们需要统一的号令,共同的规划,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
她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波澜。一些习惯了自由、习惯了部落高度自治的老盟主皱起了眉头。苍林盟的盟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猎人,首先质疑:“盘古姑娘,你的心是好的。但我们各部族风俗不同,猎场相连,若事事听一个号令,岂不是束手束脚?况且,谁来当这个号令者?如何保证公平?”
“我们并非要抹去各部的特色。”盘古早有准备,她环视众人,“我们依然可以按照各自的习惯生活、狩猎。但在面对威胁整个哨盟的野兽群、外敌入侵,或者需要共同完成的大事时,比如开垦河谷那片肥沃但危险的荒地,比如在峡谷要道修建抵挡兽群的坚固石墙……在这些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各部必须齐心协力,听从调度!力量集中,才能做成大事,才能减少伤亡!”
她的话朴实而充满说服力。一些年轻的盟主眼中露出了认同的光芒。经过连续几夜的激烈商讨、争论,甚至拍桌子瞪眼,盘古的提议终于得到了一部分盟主,尤其是那些曾亲身经历过救援不及之痛的盟主的支持。
他们决定尝试合作。第一个目标,就是在各部族领地交界处,一座视野极佳的山丘上,共同修建一座瞭望塔。
消息传出,各部族都派出了人手。伐木的伐木,采石的采石,搬运的搬运。磐石盟的石匠负责搭建最稳固的基座,孤山盟的猎手负责在高处作业,擅长编织的藤萝盟女子则用坚韧的藤条加固连接处。虽然过程中有摩擦,有对方法的不同意见,但在盘古的协调和以身作则下,一座由粗壮原木搭建、高耸入云的瞭望塔,终于矗立在了山丘之巅!
站在塔顶,视野豁然开朗。周围数十里的山林、河流、兽群动向,甚至远处其他部落的炊烟,都尽收眼底。一旦发现异常,塔上的哨兵可以用特制的、声音更洪亮的牛角号发出预警,各部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第一次成功合作带来的喜悦和安全感,让参与者的心靠得更近了。
合作的领域逐渐扩大。盘古敏锐地发现,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技艺。例如,她的孤山盟擅长制作坚韧的藤甲和绳索;河湾盟精通捕鱼和制作鱼叉;而最让盘古惊喜的是,生活在温暖山谷的桑织盟,那里的女子们掌握着一种独特的技艺——她们饲养一种吃桑叶的虫子,能吐出一种极其柔韧、可以织成布料的丝线!
盘古立刻意识到,这种“丝布”比兽皮更轻便,比麻布更细腻,如果能在各部推广,将大大改善族人的生活。她提议在瞭望塔附近建立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这个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很快,一个由木棚和石台组成的“互市”出现了。桑织盟的女子们带来了蚕茧和织机,耐心地教导其他部落的女子如何抽丝、纺线、织布。藤萝盟的女子则展示了如何用不同的藤蔓编织出更坚固耐用的篮筐和护甲。河湾盟的渔夫分享了制作更精巧鱼钩和渔网的经验。男子们则聚集在一起,切磋打磨石器的技巧,改进石矛和石斧的形状,使其更加锋利耐用。思想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火花,新的工具、新的编织图案不断涌现。
在物资分配上,盘古也推行了新的方法。以往各部族共同围猎到大型猎物或采集到大量果实,都是按照谁出力多谁分得多,或者干脆抢到多少算多少,常常引发争执。现在,盘古规定,所有共同获得的食物和重要资源,必须集中起来,由各部族推选的代表,按照各部落的人口数量和实际需求进行公平分配。这种“同劳同享,患难与共”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凝聚力,也让弱小部落感受到了真正的保障。
合作带来了显著的成效。部落间的摩擦减少了,互相帮助增多了。因为预警及时,野兽袭击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共同开垦的土地收获了更多的粮食,交换来的技艺让生活更便利。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对盘古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然而,新的挑战如同阴影般悄然降临。
在遥远的大河下游,生活着一个名为“飞石部”的强大部落。他们身材普遍高大魁梧,性情彪悍,尤其擅长使用一种独特的武器——飞石索。这是一种用皮绳系着石球的投掷武器,威力巨大,能在远处击碎头骨。飞石部觊觎盘古他们日益繁荣的领地和积累的物资,开始频繁地派出小队,越过边界进行骚扰和掠夺。他们像幽灵一样在夜晚出现,抢走圈养的牲畜,掠走储存的粮食,烧毁新建的窝棚,然后迅速消失在密林中。
面对这种神出鬼没的敌人,哨盟的预警机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飞石索的远程攻击也让擅长近身搏斗的猎手们吃了大亏。几次小规模的冲突,哨盟都处于下风,损失了不少物资,还有人受伤。
盘古意识到,仅仅依靠生产和生活上的合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专门的、训练有素的队伍来保卫家园。她在各部族中挑选了最年轻力壮、反应敏捷的男子,组成了一支“卫土队”。盘古亲自担任队长,带领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如何利用地形隐蔽和伏击,如何快速传递信号,如何协同作战。盘古尤其针对飞石索的特点,训练队员们快速躲避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藤牌进行防御。她还组织大家练习一种新的战阵,以小队为单位,互相掩护,远近结合。
机会很快来了。探子回报,飞石部的一支掠夺队将在月黑之夜再次来袭。盘古精心布置了一个陷阱。她让一部分卫土队员在敌人必经之路上故意暴露少量牲畜作为诱饵,而主力则埋伏在两侧高地的树林和岩石后面。
当飞石部的掠夺者大摇大摆地进入伏击圈,开始抢夺牲畜时,盘古吹响了进攻的骨哨!
“呜——!”
尖锐的哨音划破夜空!埋伏的卫土队员如同猛虎下山,从西面八方冲了出来!磐石盟的壮汉们手持加厚的藤牌顶在最前面,抵挡着呼啸而来的飞石索。孤山盟和苍林盟的猎手则利用敏捷的身手,从侧翼包抄,用涂了麻痹草药的短矛攻击敌人。
盘古身先士卒,她像一只灵巧的豹子,在混乱的战场中穿梭。她盯上了飞石部带队的小头目,一个异常高大的壮汉。那人挥舞着沉重的石锤,接连砸倒了两名卫土队员。盘古利用一棵倒下的大树作为掩护,躲过对方掷来的飞石索,看准他挥锤的空档,猛地从侧面冲出,手中的石矛如同毒蛇出洞,精准地刺入了他的大腿!
壮汉惨叫一声,踉跄后退。盘古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一个翻滚近身,用石斧的钝头狠狠砸在他的脚踝上!壮汉轰然倒地。周围的飞石部掠夺者见头目被擒,顿时士气大挫,在卫土队的围攻下,很快溃不成军,丢下抢来的东西和受伤的同伴,狼狈逃窜。
这场干净利落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整个哨盟!卫土队的勇猛,盘古的指挥若定,让所有部族心悦诚服。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紧密团结在盘古周围,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才能抵御外侮,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与繁荣。盘古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成为了这个正在形成的、崭新氏族当之无愧的核心领袖。
随着氏族的稳定和发展,一种共同的文化和信仰开始萌芽。盘古观察到,族人对大自然的伟力——雷霆、暴雨、山火、丰收——充满了深深的敬畏和感激。她提议,在氏族领地的中心,选择一处风景壮丽、靠近水源的高地,建造一座祭祀台,用来供奉和感谢赐予他们生命与食物的大自然神灵。
祭祀台由巨大的、未经雕琢的原石堆砌而成,古朴而庄严。盘古带领族中巧匠,在巨石表面刻下了象征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各种动植物的图腾符号。每逢播种、收获、或遭遇重大事件时,全氏族的人都会聚集在祭祀台前,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他们献上最好的猎物、谷物和果实,由祭司带领,吟唱古老的歌谣,跳起充满力量的舞蹈,祈求风调雨顺,族人平安。
在祭祀仪式中,盘古是绝对的核心。她身着用最好的兽皮和桑织盟敬献的丝帛缝制的祭服,上面绣着代表氏族精神的图腾。她手持一根象征权力与智慧的法杖,带领全族向天地神灵表达敬意。通过这些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氏族的人们不仅加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达到了顶峰。
在盘古的领导下,这个曾经以哨盟为基础的、松散的部落联盟,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通过共同的劳动和智慧的融合,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祖先记忆、明确组织架构、共享文化信仰的紧密氏族——盘古族。人们在这片先祖选择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不断开拓进取,将盘古的精神和“团结共生”的理念代代相传。而盘古之名,也如同那开天辟地的上古之神,成为了这个新生氏族永恒的精神图腾和不朽的传奇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