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箭杆的试产成功,像一剂强心针,让匠作营内的气氛更加火热。滑轮组和独轮车的样品也经过反复测试和改进,证明了其在搬运重物和转运物资上的巨大优势。沈天没有藏私,通过林雪,将这几样“小玩意”的图纸和使用方法,再次“诚恳”地递送到了兵部。
这一次,引起的震动比“混沌泥”更首接。
兵部衙门内,几位主事和郎中围着那架简易却巧妙的滑轮组模型,以及那辆灵活轻便的独轮车,啧啧称奇。有老成持重的官员亲自上手尝试,拉动绳索,轻松吊起远超自身体重的石锁;推动独轮车,在衙门的庭院里灵活穿梭,装载着原本需要两人抬动的文书箱柜,如履平地。
“妙!大妙!”一位负责军需调拨的郎中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若将此物配发各军辎重营,转运效率何止倍增!省下的人力,可充作战兵啊!”
“还有这箭杆标准之法……”另一位掌管武库的主事拿着那批规格统一的箭杆样品,眼神发亮,“若真能推行开来,我朝箭矢产量与质量,必将大增!此乃强军之基!”
消息很快传到皇帝沈雨耳中。他亲自在宫中校场观看了侍卫演示滑轮组和独轮车,又仔细查验了那些标准箭杆,沉默良久,最终只对随侍的枢密使说了一句:“闲王……于军国实务,确有天授之才。”
这句评价,比任何封赏都更有分量。它意味着沈天的“仙缘”或者“奇技”,开始被最高权力者从“奇淫巧技”的范畴,正式纳入“军国实务”的视野。虽然依旧带着“天授”的神秘色彩,但认可其价值。
随之而来的,是兵部正式下文,要求在京畿各军及将作监率先试用、推广滑轮组、独轮车及箭杆标准法。沈天那个小小的匠作营,瞬间成了香饽饽,不断有兵部和各军派来的官吏、匠人前来“观摩学习”。
沈天对此持开放态度,甚至让老张头等人耐心讲解,但他牢牢把控着核心的工艺流程和关键的设计参数。他知道,技术可以扩散,但源头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然而,就在沈天凭借这些扎实的“实绩”一步步赢得更多认可,似乎逐渐在朝堂站稳脚跟时,一场针对他,或者说针对他与林家关系的风暴,正在暗中酝酿。
这场风暴的源头,来自北境。
林傲老将军重伤未愈,北境军权空缺,如同一块肥肉,引来了朝中各方势力的觊觎。几位资历足够的边将、乃至朝中的一些勋贵,都开始暗中活动,西处奔走,希望能将自己的人推上那个位置。
和王沈沐,自然是其中最为积极的一个,他暗中联络与他交好的文官集团,制造舆论。
这日朝会,议题果然绕到了北境主帅的人选上。
几位大臣各自举荐人选,争论不休。有推荐资历老、稳重的,有推荐勇猛善战的,各有各的道理。
就在皇帝沈雨沉吟未决之际,一位向来以“清流”自居、实则暗投沈沐门下的御史,突然出列,朗声道:
“陛下,臣以为,此时主帅人选,不仅需勇武善战,更需能稳定军心、调和诸将。林老将军虽伤,但其威望犹在,林家于北境根基深厚。臣听闻,林老将军之女,林雪将军,虽为女流,但自幼随父军中,熟知边事,骁勇善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提高了几分:“若由林雪将军暂代北境军务,一则可借林家威望稳定军心,二则林将军熟悉情况,可迅速整合防务,三则……也可彰显陛下不拘一格用人才之圣明!”
举荐林雪?!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愣,随即哗然!
让一个女子,执掌北境数十万大军?这在大龙朝历史上,可是从未有过之事!虽说林雪确实有能力,有战功,但……这未免太过惊世骇俗!
沈天站在宗亲队列中,眉头瞬间拧紧。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看似褒奖林雪的举荐背后,藏着极其险恶的用心!
果然,立刻有反对的声音响起:
“荒谬!女子岂能执掌大军?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此例一开,国将不国!”
“北境乃国之屏障,岂能儿戏!林雪虽勇,终究年轻,资历尚浅,如何服众?”
“此议断不可行!”
朝堂之上,顿时吵成一团。
那“清流”御史却似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道:“诸位同僚何必激动?下官只是提议‘暂代’,待林老将军康复,或朝廷选出更合适人选,自然交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难道诸位有更好的人选,能迅速稳定北境局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