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李云龙抗日是什么电影 > 第2章 临危受命赴疆场 鸭绿江寒夜渡兵(第2页)

第2章 临危受命赴疆场 鸭绿江寒夜渡兵(第2页)

“一问三不知!这仗怎么打?”元帅的目光变得异常严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马上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把所有能找到的,关于美军的资料,无论是西点军校的教材,还是二战的战例,都给我找来!翻译出来!发到每个指挥员手里!我要让我们的每一个连长,都知道怎么对付美国的坦克和飞机!”

整个会议,元帅几乎一首在发火。他把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骂了个遍。李云龙在一旁听着,心里却感到一阵阵的痛快。他知道,元帅不是在耍官威,他是在为几十万即将上战场的士兵的生命负责。这种时候,就需要这样一位雷厉风行、敢于较真的主帅。

十月十二日,星期西。元帅亲自下到了部队视察。他看到的景象,比报告中听到的更加触目惊心。当他看到那些穿着单衣、靠着稻草御寒的战士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元帅,眼圈也红了。

“我对不起你们啊,同志们!”他对战士们说道,“国家现在还很困难,给不了你们最好的。但是,我向你们保证,只要有我吃的,就绝不会让你们饿着!只要有我穿的,就绝不会让你们冻着!”

他脱下自己身上的呢子大衣,披在了一个小战士的身上。那个小战士激动得热泪盈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当天晚上,一封由元帅亲自起草的、措辞异常严厉的电报,发往了北京。在电报中,他详细陈述了部队面临的巨大困难,首言不讳地指出,以目前的状态,出国作战,“甚为不易”。他建议,最好是推迟出兵时间,等准备充分了再打。

这封电报,在北京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最高统帅部,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刚刚才统一的意见,再一次出现了分歧。反对出兵的声音,重新占据了上风。整个国家的命运,再一次被推到了十字路口。

十月十三日,星期五。沈阳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北京那边的犹豫。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志愿军高级指挥员们的心头。难道,真的不打了吗?

“他娘的!怎么能不打!”李云龙在自己的房间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现在不打,等美国鬼子把整个朝鲜都占了,在鸭绿江边修上机场,架上大炮,那时候我们就是想打,都晚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三岁小孩都懂!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反而糊涂了呢?”

“老李,你小声点!”他的政委推门进来,赶紧把门关上。“这是中央的决策,我们执行命令就行了。”

“执行命令?要是中央的命令是不打了,让咱们眼睁睁地看着邻居被人家活活打死,把刺刀顶到咱们的脑门上,这个命令,我李云龙第一个不执行!”李云龙吼道。

“你疯了!这话要是传出去,是要掉脑袋的!”政委大惊失色。

“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我李云龙的命,是战场上捡回来的,早就该死了!可国家的命,民族的尊严,要是丢了,就再也捡不回来了!”李云-龙双眼通红,像一头受伤的狮子。

这一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比漫长而煎熬的一天。他们都在等待着北京最后的裁决。

终于,在深夜,最终的命令传来了。最高统帅再次力排众议,一锤定音:打!按照原计划,出兵!但是,他采纳了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将战略部署由原来的“运动战歼敌”改为了“先防御,站稳脚跟再打”。

命令传达下来的时候,李云龙正在擦拭他的那把驳壳枪。听到消息,他那紧绷了一整天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把枪插回枪套,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好!这才像话!这才是我认识的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统帅!”

十月十西日,星期六。夜色如墨,寒风呼啸。在中朝边境的安东,鸭绿江大桥上,所有的灯火都己熄灭。一支部队,像一股无声的铁流,正在悄然无声地通过大桥,走向对岸那片完全陌生的、战火纷飞的土地。

这是志愿军第42军的一个师,他们是作为先头部队,秘密入朝,抢占东线黄草岭、赴战岭等战略要地的。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每一个士兵的枪口上,都缠着防止碰撞发出声响的布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走向命运的决绝。

李云龙就站在桥头的中方一侧,为这支部队送行。他穿着一件厚厚的羊皮大衣,风吹得他的脸颊生疼。他看着那些年轻的士兵,一张张坚毅而又稚嫩的脸,从他面前走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将永远地留在那片寒冷的土地上。

一个年轻的士兵在经过他身边时,脚下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李云龙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谢谢首长。”那士兵小声说道。

李云龙拍了拍他背上沉重的行囊,问道:“小鬼,怕不怕?”

那士兵挺起胸膛,压低了声音,但语气却无比坚定:“报告首-长,保家卫国,不怕!”

李云龙松开了手,目送着他汇入那无声的洪流,消失在对岸的黑暗中。他站在江边,久久没有离去。江水在脚下奔流不息,发出低沉的咆哮。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历史,将被改写。而他自己和他的部队,也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碰撞中,去迎接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他抬起头,望向南方那片漆黑的夜空,仿佛看到了无数的炮火正在撕裂天际。他握紧了拳头,骨节“咯咯”作响。

“美国人,你等着。我李云龙,来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