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抗战李云龙 > 第41章 烽火燃处开城门 寸土必争谈判桌(第1页)

第41章 烽火燃处开城门 寸土必争谈判桌(第1页)

一九五一年,七月八日,星期日。

凌晨五时整。

天色,是黎明前最深沉的黛青色。连绵的阴雨终于有了一丝停歇的迹象,但厚重的云层依旧死死地压在朝鲜中西部的山峦之上,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泥土和硝烟混合的腥味。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突然,一道刺眼的闪光,如同凭空撕开天幕的巨兽利爪,划破了西线志愿军阵地前的黑暗。紧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成百上千道!

“轰——隆——隆——!”

震耳欲聋的咆哮,仿佛积蓄了整个民族百年屈辱与愤怒的雷鸣,从志愿军三十八军和三十九军的每一个炮兵阵地上,同时喷薄而出!上千门各种口径的火炮,从隐蔽的坑道和伪装工事中,露出了它们狰狞的面目。炮弹,像一场倒灌向人间的钢铁暴雨,带着凄厉的尖啸,遮天蔽日地扑向了对面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几个突出阵地。

李云龙的“开门炮”计划,以一种毫无征兆、狂野到极致的方式,拉开了血腥的帷幕!

大地在颤抖,群山在呻吟。美军阵地上,顷刻间化为一片火海。地堡、堑壕、铁丝网,在猛烈的爆炸中,像纸片一样被撕碎,抛向空中。无数还在睡梦中的美国大兵,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就和他们的工事一起,化为了焦炭和齑粉。

“冲啊——!”

炮火刚刚开始向纵深延伸,三十八军和三十九军的突击部队,如同猛虎下山,从潜伏的出发阵地上一跃而起。喊杀声,军号声,冲锋枪清脆的点射声,瞬间汇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淹没了炮火肆虐过的焦土。

这一仗,李云龙憋足了劲。他要用最猛烈的炮火和最坚决的冲锋,来为即将开始的谈判,奏响一曲最雄壮的序曲。他要让谈判桌对面的美国人,清清楚楚地听到,来自志愿军阵地的声音!这声音里,没有哀求,没有妥协,只有钢铁和火焰!

就在西线炮声隆隆、血肉横飞的同一时刻,一缕诡异的“和平”曙光,正试图穿透战争的迷雾,照进三八线中段那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开城。

上午九时,三辆插着中朝两国国旗的苏制吉普车,在绵绵细雨中,缓缓驶入了开城郊区的“来凤庄”。车队在指定的地点停下,作战处副处长张春山上校和人民军的张显扬上校,在一众参谋和翻译的簇拥下,表情严肃地走下车。

这里,就是双方联络官首次会晤的地点。

几乎在同一时间,对面也驶来了美方的三辆吉普车。车上,同样插着他们的旗帜。那面刺眼的星条旗,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嚣张。带头的,是美军上校安德鲁·金尼。他身材高大,下巴刮得铁青,眼神里透着一股毫不掩饰的倨傲。

没有握手,没有寒暄。双方人员在院子里站定,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金尼上校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率先开口了。

“我们是来讨论停战谈判具体安排的。首先,我方认为,开城地区必须完全非军事化,半径五英里内,所有武装人员必须撤出。”

张春山闻言,心中冷笑一声。这第一句话,就开始下套了。开城是我方实际控制区,让我们撤军?真是痴心妄mout!

他通过翻译,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金尼上校。我们是来商讨如何为双方代表团的会晤,提供安全保障和工作便利的。而不是来讨论防区变更问题的。我们建议,以会场‘来凤庄’为中心,半径一公里内,设为非武装区。双方均派少数人员,携带轻武器,负责各自代表团的内部警卫。这,才是平等和安全的体现。”

双方的第一次交锋,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展开。一个要求我们解除武装,一个坚持对等原则。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消息通过电台,源源不断地传回志愿军司令部。李云龙一边听着前线震天的炮声,一边听着开城那边没有硝烟的战斗汇报。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残忍的微笑。

“告诉张春山,不用急。就跟那美国佬慢慢磨!咱们的炮弹,有的是!”

一九五一年,七月九日,星期一。

“开门炮”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己经基本接近尾声。

三十八军和三十九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成功夺取了预定的全部七个高地。这七个高地,像七颗钢钉,狠狠地楔入了敌人的防线,极大地改善了我方的防御态势。此役,共歼敌三千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捷报传来,整个司令部坑道里,洋溢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梁兴初和吴信泉的电话,几乎同时打了进来,两个人在电话那头,都是一副邀功请赏的得意口气。

“李参谋!怎么样?我三十八军这炮仗,放得还响吧?”梁兴初的大嗓门,震得李云龙耳朵嗡嗡响。

“响!太响了!”李云龙哈哈大笑,“梁大牙,你小子干得不错!告诉弟兄们,好吃好喝,好好休整!但是,给老子把占领的阵地守住了!美国人丢了脸,肯定要反扑!谁要是把到嘴的肥肉给丢了,老子扒了他的皮!”

他放下电话,对身边的赵刚和解方说:“看见没有?这就是咱们谈判的本钱!咱们的战士,在前面多流一滴血,咱们的代表,在谈判桌上,腰杆子就能多硬一分!”

解方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深知这场战斗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上的表态。它用最首接的方式,向对手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实力。

而在开城,联络官的会晤,依旧在艰难地进行着。

经过一天的拉锯,美方在非军事区问题上,终于做出了一些让步。但紧接着,他们又在会场布置、记者采访权等问题上,提出了各种苛刻的要求。他们要求在会场上升起“联合国旗”,要求他们的记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采访。

“这是典型的舆论战伎俩。”解方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想把谈判,变成一场他们主导的政治宣传秀。把我们塑造成‘求和者’,把他们打扮成‘胜利者’。这个口子,绝不能开!”

李云龙听完汇报,更是火冒三丈:“还想升他们的破旗?告诉张春山,就在会场中间,给老子摆上一面咱们的五星红旗!要最大号的!他们爱看不看!至于记者,咱们自己的记者先进去!他们的人,得经过咱们的批准!这是咱们的地盘,就得守咱们的规矩!”

在解方的具体指导和李云龙的强硬撑腰下,我方联络官有理有节,寸土不让。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会场内外,不悬挂任何一方的旗帜;双方可带不超过二十名记者,但必须在指定区域活动。

第一回合的交锋,以我方在原则问题上,守住全部底线而告终。

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星期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