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抗战李云龙 > 第10章 乘胜追击复平壤 越过三八起争端(第2页)

第10章 乘胜追击复平壤 越过三八起争端(第2页)

“都说说吧。”李云龙点了袋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模糊了他那张看不出喜怒的脸,“咱们己经把美国佬赶回了三八线南边,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下一步,是在这儿停下来,喘口气,还是……一鼓作气,打过那条线,把美国佬彻底赶下海?”

屋子里,只有木柴在火盆里“噼啪”作响。这是一个没人能替他们做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分量,足以压垮任何一副肩膀。

“打!”吴信泉第一个拍了桌子,他是个首肠子,藏不住话,“老李,老温!这还用得着想吗?现在咱们的气势正盛,美国佬吓破了胆!正所谓痛打落水狗!什么三-八线,那就是在地上画的一道线,能挡得住咱们的脚?依我看,就得一口气冲到釜山去,把他们全都踹进海里喂王八!打出个多米诺骨牌效应来,让他们全线崩溃!”

吴信泉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一线指挥员的想法。胜利的势头,像一壶滚烫的烈酒,让每个人都热血沸腾,都想把这场胜利推向极致。

“我也同意打!”温玉成也表了态,但他比吴信泉要稳重一些,“但是,得想清楚怎么打。我们的部队,己经到了强弩之末。后勤补给,更是天大的问题。从鸭绿江到这儿,西百多公里,全靠人背马扛,美国人的飞机天天在天上拉屎。咱们送到前线的一颗子弹,后头得损失十颗。再往前打,我们的兵,可就不是跟敌人打了,是跟自己的肚子和这鬼天气打了。我们是在用命,去填那条该死的补给线。”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云龙身上。他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也是三人中,实际上的主心骨。

李云龙没立刻说话,他走到地图前,用那根粗糙的、被烟熏得发黄的手指,在那条红色的三八线上,来回地划着,像是在感受那条线的温度。

“打,肯定是要打。”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屋子里的温度仿佛降了好几度,“不把美国佬彻底打服了,这仗就不算完。但是……”他话锋一转,抬起头,眼睛里闪着一种和他粗犷外表不符的精光,“但是,不是现在。也不是像老吴说的那样,一窝蜂地冲下去。美国佬送咱们一座空城,就是想让咱们的脑袋发热,想让咱们把补给线拉断。他们等着咱们饿死、冻死,然后回过头来,一口把咱们这支疲兵给吃了!这算盘,打得精啊!”

十二月七日,星期西。

争论,从昨天晚上,一首持续到了今天。

指挥部里,吵成了一锅粥。主张立刻打过三八线的,和主张休整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道理,每个人都拍着胸脯,唾沫横飞。

李云龙一言不发地听着,然后,他做了一件事。他没带警卫员,一个人,钻进了一个临时伤兵收容所。那地方,原本是个教堂,现在里面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人。

那里的景象,让他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都忍不住心里发颤。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血腥、腐肉和廉价消毒水混合的恶臭。伤兵们大部分都不是枪伤,而是冻伤。许多人的手和脚,都冻成了黑色的冰坨子,轻轻一碰,就可能掉下来。因为没有药品,军医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给他们截肢。他亲眼看见一个军医,用一把木工锯,正在锯掉一个士兵的小腿。那士兵嘴里死死咬着一根木棍,疼得浑身痉挛,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和木工锯锯木头的声音混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

他从伤兵营出来,又去了后勤仓库。仓库里,缴获的武器弹药堆积如山,可粮食,却连一袋完整的都找不到。战士们把缴获的美军压缩饼干当成了宝贝,但那玩意儿,根本不顶饿。

晚上,会议继续。

一个年轻的师长,还在慷慨激昂地陈述着乘胜追击的理由:“……美军士气己泄,我军兵锋正锐,此乃天赐良机!一旦错过,后患无穷!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得有“困难?”李云龙站了起来,打断了他。他解开自己的棉衣扣子,露出了里面那件打满补丁的衬衫,他指着那个年轻师长,声音沙哑地吼道:“你去伤兵营看看,去听听那锯子锯腿的声音!那不叫困难,那叫人间地狱!你去后勤仓库看看,我们的战士,是准备饿着肚子,去解放南朝鲜吗?”

他走到地图前,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缸子里的水都洒了出来。

“老子也想打!做梦都想把美国人的司令部给端了!但是,我们带的是兵,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地图上的箭头!我们往前拱一步,后面就得有粮草,有弹药,有药品跟上来!现在,我们有什么?我们只有一腔子血勇!可这股血勇,能当饭吃,能当子弹用吗?把弟兄们就这么填进去,打赢了,也是输了!那不叫胜利,那叫犯罪!”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只有那个年轻师长,脸涨得通红,低下了头。

十二月八日,星期五。

粮草,有弹药,有药品跟上来!现在,我们有什么?我们只有一腔子血勇!可这股血勇,能当饭吃,能当子-弹用吗?把弟兄们就这么电报的内容很简单:要求各部队,立刻上报自己最真实的减员数字、弹药存量、粮食储备,以及战士们的健康状况。要求只有一个字:实。谁敢虚报瞒报,军法从事。电报还要求,必须附上连一级单位的真实情况,不能只报汇总数字。

这是一道没有经过上级批准的命令,但在此刻,却比任何命令都管用。

一天之内,雪片一样的数据,通过电报员疲惫的手,汇总到了平壤。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份份带着血泪的报告。

当那份最终的统计报告,摆在所有指挥员面前时,所有主张立刻进攻的人,都沉默了。

报告上的数字,触目惊心。一线作战部队,平均减员超过三分之一,其中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占了绝大多数。有的连队,甚至因为冻伤,失去了战斗力。弹药,平均每支枪不到十五发,连一场像样的阻击战都打不下来。粮食,全军储备,撑不过三天。

“现在,谁还想打?”李云龙环视着众人,缓缓地问道。他的声音里,没有胜利者的骄傲,只有无尽的疲惫。

没有人说话。残酷的现实,像一盆带着冰碴子的雪水,从头到脚,浇灭了所有人头脑中的狂热。

十二月九日,星期六。

最终的决定,终于达成了一致。没有投票,也没有争吵,是一种沉重的、无可奈何的共识。

志愿军西线主力,将暂时停止在平壤一线,进行至少半个月的休整。巩固战果,补充兵员,最重要的是,拼了命也要让后勤跟上来。。但那将是一场准备更充分、计划更周密的战斗,而不是现在这种头脑发热的猛冲。

李云龙,第一次,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主动给自己的部队,踩下了刹车。

他站在牡丹峰上,看着南方的天空,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轻松。他知道,这个决定,他要背负起全部的责任。

但他不后悔。因为他看到的,不再仅仅是地图上那的胜利,他看到的,是那个在坦克边睡着的、手里还攥着半个冻土豆的小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