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无人机制造过程 > 第16章 战后复盘(第3页)

第16章 战后复盘(第3页)

“第西,机动作战能力。”戚凌云继续说,“全营单位在复杂地形下必须完成快速机动、越野突进、夜间切换等任务。这点,我们还在摸索,本次演习也并没有发挥出来。”

“最后一项呢?”郑昆抬眼看他。

“战场自持能力。”戚凌云目光如刃,“无后方支援情况下,部队必须具备连续72小时作战能力,包括野战油料补给、小型战损修复、前沿快速弹药配给。”

“这不是营级单位该干的活,是战区才该管的事。”郑昆脱口而出。

戚凌云却看着他,语气坚定:“未来战争,是营级单位扛起战争核心的时代。旅团层只是平台,真正打赢的,是每一支能打、敢打、快打的合成营。”

郑昆沉默了一下,忽然抬手笑了:“好一个敢打的合成营,难怪你能把我两个营拆得连指挥都断了。”

楚宁逸笑着拍拍戚凌云的肩:“这份‘作战五能’的体系报告,他打算明天提交给总部,申请新一轮编制重构试点。”

“你要真写报告?”郑昆半信半疑地看着戚凌云。

“己经写好了。”戚凌云轻声道,“这次演习,就是最好的佐证。”

郑昆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让人嫉妒的营长,半晌不语,忽然咧嘴一笑,声音低却透着真诚。

“行啊,小子,我认栽了。等我回去,我也要和司令申请,照你说的‘作战五能’,重新编一支能打硬仗的营。”

戚凌云也笑了,神情不张扬,却透着一股踏实的欣慰。

他知道,这次演习的意义,不只是蓝军赢了一场,而是红军真正“看见了”什么叫新时代战争。

郑昆不是服输的人,他要变,说明他真看懂了。

就在两人简短对话的那一刻,在更高层的指挥网络中,也开始流转起有关“全军陆战体系转型”的热议。

有几份临时分析报告,己飞快整理上传,被推送至大夏军改小组的专属通道。

旧时代的重装旅,在这场“技术与系统”组成的战场上,暴露得毫无遮掩。

那套以火力密度为傲的编制,在信息化、无人化主导的新局势下,就像笨重的装甲巨兽,面对猎鹰般的智能体系,反应迟缓,协调低效,形同裸奔。

问题不止一处,而是一整个老化体系。

步兵、炮兵、防空、工兵分属不同建制,遇到突发局势还得靠打电话、派人、甚至手绘地图跑图解说,真正战斗时根本无法同步决策。

通信系统也近乎脆弱,依赖无线电频段,没有数据链,不但易扰,战场信息流还滞后严重,调度如同盲人走夜路。

而在目标获取方面,更是落后得令人心惊。没有战术级图像情报、没有便携式光电系统,全靠前哨兵用望远镜一格一格地对。

至于防空,就更是命门——基本靠师旅级别提供“伞罩”,自己单位几乎无低空拦截能力。像这次一样,一旦对手释放蜂群无人机,几乎没有还手余地。

这种种问题,在演习中被撕开得彻彻底底。

而正因为有这些触目惊心的“失败记录”,才让郑昆、让更多红方指挥员真正意识到:不改革,不仅是战败,是灭顶。

演习的意义,从来不是争输赢。

而是让部队在“真打”的背景下,认识自己真正的弱点,从而愿意丢掉骄傲,去学、去改、去追上时代。

郑昆的转变,只是开始。

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指挥官、军官、士兵,在朱日和这里,开始重新思考:

战争到底是什么?未来的陆军,又该是什么模样?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