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有些惊讶:“淳风先生,你为什么不能接受?难道是朕的封赏不够优厚?”
“陛下误会了!”淳风连忙说,“陛下的封赏,己经非常优厚了。可臣的志向,不在官场。臣从小就对天文、历法感兴趣,臣觉得,天文历法乃国之根本,关系到百姓的农时,关系到国家的祭祀。臣愿意进入太史局,修订历法,为国家、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进入太史局,修订历法?”李世民皱起眉头,“淳风先生,你有经天纬地之才,留在朕的身边,担任光禄大夫,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太史局只是一个修订历法、观测天文的机构,委屈了你啊!”
“陛下,臣不觉得委屈!”淳风坚定地说,“修订历法,观测天文,看似平凡,却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事情。臣能为国家修订出精准的历法,让百姓能按时耕种,让国家的祭祀能顺利进行,臣就心满意足了!还请陛下成全!”
李世民看着淳风,眼里满是赞赏。他没想到,淳风竟然如此淡泊名利,不贪恋高官厚禄,只想着为国家、为百姓做实事。
“好!”李世民点了点头,“既然淳风先生有这样的志向,朕就成全你!朕任命你为太史局太史令,负责修订历法,观测天文。希望你能不负朕的期望,修订出一部精准的历法!”
“谢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修订出精准的历法,不辜负陛下的期望!”淳风连忙跪地谢恩。
文武百官也都对淳风刮目相看。他们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少年,竟然有如此高的境界。
庆功宴结束后,淳风跟着太史局的官员,前往太史局。
太史局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一座相对简陋的院落。院子里,有几间低矮的房屋,还有一个观星台。观星台上,摆放着一些天文仪器,看起来有些陈旧。
“淳风先生,这就是太史局了。”带领淳风前来的官员,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太史局比较简陋,还请先生不要嫌弃。”
淳风笑了笑:“我怎么会嫌弃呢?只要能在这里修订历法,观测天文,我就很满足了。”
可淳风的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他能感觉到,太史局里的官员,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对劲。有的带着好奇,有的带着怀疑,还有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他知道,自己年纪轻轻,就担任太史令,还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嫉妒。
果不其然,就在淳风参观太史局的时候,一个身穿紫色官服的官员,快步走了过来。他约莫五十多岁,面容严肃,眼神锐利,正是太史局的副太史令,姓赵。
“这位就是新上任的太史令,李淳风先生吧?”赵副太史令上下打量着淳风,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屑,“年纪轻轻,就担任太史令,真是年轻有为啊!不知道先生,对天文历法,有多少研究?”
淳风能听出赵副太史令语气里的嘲讽。他微微一笑,说:“赵大人客气了。我对天文历法,只是略懂一些。以后,还要向赵大人多多请教。”
“略懂一些?”赵副太史令冷笑一声,“李大人真是谦虚。不过,太史局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的地方。修订历法,观测天文,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识。李大人年纪轻轻,恐怕难以胜任太史令的职位吧?”
淳风的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赵大人,我虽然年纪轻,可我对天文历法的研究,并不比任何人少。我相信,我能胜任太史令的职位。而且,我是奉陛下的旨意,来太史局任职的。赵大人要是有什么不满,可以向陛下反映,而不是在这里质疑我!”
赵副太史令没想到,淳风竟然这么强硬。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起来:“好!好!好!既然李大人这么有信心,那我倒要看看,李大人能不能修订出精准的历法!我们走着瞧!”
说完,赵副太史令转身,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淳风站在原地,心里满是担忧。
他没想到,刚进入太史局,就遇到了赵副太史令的刁难。而且,他能感觉到,太史局里,还有不少官员,和赵副太史令一样,对他不满。
以后,在太史局的日子,恐怕不会那么好过了。
李世民会同意淳风入太史局吗?
虽然李世民己经同意了,可太史局中,有赵副太史令这样的人,他们会不会一首刁难淳风?会不会在淳风修订历法的时候,暗中使坏,破坏淳风的工作?
淳风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可他不会退缩,他会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能胜任太史令的职位,修订出一部精准的历法,不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的志向。
可他心里也清楚,赵副太史令等人,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他们很可能会在暗中,给淳风制造很多麻烦。
李世民会同意淳风入太史局吗?
虽然答案己经是肯定的,可太史局中是否有人会刁难他?
这个疑问,像一根刺,扎在淳风的心里,让他对未来在太史局的生活,充满了担忧。
而此时的皇宫里,李世民正坐在龙椅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他想起淳风拒绝高官,请求进入太史局的样子,心里满是赞赏。
“淳风先生,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李世民小声嘀咕着,“希望他能在太史局,做出一番成绩。”
可李世民也有些担忧。他知道,太史局里的官员,大多都是资历深厚的老臣,淳风年纪轻轻就担任太史令,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他不知道,淳风能不能应对太史局里的复杂局面。
李世民会同意淳风入太史局吗?
太史局中是否有人会刁难他?
这个谜团,像一团浓雾,笼罩在淳风的心头,也笼罩在李世民的心头,等待着被慢慢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