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凿,裴寂再也无法抵赖,瘫倒在地。尉迟恭让人将他押入大理寺,长孙无忌握着李淳风的手,感慨道:“淳风,今日若不是你,我这条老命就没了。裴寂这老贼,藏得可真深!”
李淳风却没有放松警惕:“裴寂只是棋子,背后肯定还有人。他一个被贬的庶民,哪来的胆子和财力策划这么多事?”
回到皇宫,李世民听完禀报,气得拍案而起:“裴寂!朕真是瞎了眼,当年竟信了他的鬼话!立刻下令,抄没裴寂家产,满门抄斩!”
“陛下息怒。”李淳风连忙劝阻,“裴寂背后之人还未浮出水面,不如留他一命,逼他招供。另外,武昭仪那边……”
提到武媚娘,李世民的神色缓和了些:“看来是朕错怪她了。今日之事,多亏了她送来的密信,不然还抓不到裴寂的把柄。传旨,晋封武昭仪为二品昭容,赏赐黄金百两。”
李淳风心中一沉。武媚娘这一步棋走得太妙,借裴寂之事洗清了自己的嫌疑,还得了晋封,势力愈发稳固。他刚要开口,太监却来禀报:“陛下,武昭容在殿外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武媚娘身着石榴红宫装,缓步走入殿中,鬓间插着一支赤金步摇,更显明艳动人。她屈膝行礼,声音轻柔:“陛下,臣妾听说裴寂伏法,心中甚是欣慰。只是臣妾近日夜不能寐,总想起当年家族被灭的惨状,恳请陛下准许臣妾去大理寺问话,也好亲手了结这段恩怨。”
李世民不忍拒绝,点了点头:“准了。朕派侍卫保护你。”
武媚娘谢恩离去,李淳风看着她的背影,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待武媚娘走后,他立刻对李世民道:“陛下,臣担心武昭容会对裴寂不利,不如派心腹暗中盯着,以防万一。”
李世民觉得有理,立刻让尉迟恭安排人手。
大理寺内,裴寂被关在囚车中,蓬头垢面。看到武媚娘进来,他眼中闪过一丝恐惧,随即恶狠狠地骂道:“武媚娘!你这个妖女!若不是你,我怎会落到这般田地!当年若不是我心软,留了你一条小命,你早就死在陇右的雪地里了!”
武媚娘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眼神冰冷如刀:“裴大人,你还记得当年在武家后院,你对我母亲说的话吗?你说‘密诏不交出来,武家一个活口都不留’。我躲在柴堆里,看得清清楚楚!”
原来,当年灭门时,年幼的武媚娘躲在柴堆里,亲眼目睹了裴寂下令杀人的场景。她母亲为了保护她,故意引开蒙面人,最后惨死刀下。这些年,她隐忍入宫,步步为营,就是为了复仇。
“你……你想怎么样?”裴寂吓得浑身发抖。
“我想让你死得明白。”武媚娘俯身靠近,声音低沉,“你以为你背后的人会救你吗?他早就把你当成弃子了。当年他让你灭我武家,是为了夺取密诏;如今让你对付李淳风与长孙大人,是为了削弱朝中势力。你从头到尾,都只是个棋子。”
裴寂瞪大了眼睛:“你……你知道是谁?”
“当然知道。”武媚娘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上面刻着“长孙”二字——正是长孙无忌的贴身玉佩!“你以为长孙无忌是真心帮你?他早就知道密诏的下落,只是一首在利用你罢了!”
裴寂如遭雷击,疯狂地大喊:“不可能!长孙无忌怎么会害我?!”
“信不信由你。”武媚娘首起身,对侍卫道,“裴寂情绪激动,恐有不测,你们好生看管。”
她转身离去,刚走出大理寺,就见李淳风站在门口。武媚娘心中一惊,随即笑道:“李太史怎么在这里?是陛下派来的吗?”
“只是路过。”李淳风目光锐利地盯着她,“武昭容刚见过裴寂,他情绪如何?”
“还能如何?无非是骂骂咧咧罢了。”武媚娘神色自然,“李太史若是无事,臣妾就先回宫了。”
看着武媚娘离去的背影,李淳风走进大理寺。囚车中的裴寂仍在疯狂大喊:“长孙无忌!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李淳风心中疑窦丛生。武媚娘为何要挑拨裴寂与长孙无忌的关系?那枚“长孙”玉佩又是怎么回事?难道长孙无忌真的与武氏灭族有关?
他刚要追问裴寂,就见侍卫慌张跑来:“李太史!不好了!裴寂咬舌自尽了!”
李淳风冲到囚车前,裴寂己经倒在血泊中,没了气息。他看着地上的血迹,突然注意到裴寂的手指指向门口,像是在暗示什么。
就在这时,尉迟恭带着士兵赶来:“李太史!不好了!长孙尚书在府中被人下毒,昏迷不醒了!”
李淳风心头巨震。裴寂刚死,长孙无忌就被下毒,这绝不是巧合!而武媚娘刚刚见过裴寂,又在他面前挑拨与长孙无忌的关系,难道这一切都是她策划的?
他立刻赶往长孙府。长孙无忌躺在床上,脸色发黑,嘴角挂着黑色的血迹,显然是中了剧毒。太医正在施救,摇头叹息:“这是‘牵机引’,毒性猛烈,怕是……”
李淳风看着长孙无忌,又想起裴寂死前的指向,突然明白过来。他冲出长孙府,翻身上马,朝着皇宫疾驰而去——他要去问武媚娘,这一切究竟是不是她干的!
悬念:长孙无忌能否被救活?他真的与武氏灭族有关吗?武媚娘挑拨裴寂与长孙无忌的关系,目的是什么?裴寂死前的指向,究竟暗示着什么?武媚娘布局多年,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李淳风?那封消失的先皇密诏,又藏着怎样足以颠覆大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