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没有回应,反而皱起了眉头。他拿出天机玉牌,对着阳光细看——玉牌上的星象纹路竟微微发亮,与天上的北斗七星遥相呼应。他突然想起昨夜的观测:“袁先生,昨夜木星犯斗,会不会影响了僧人的行程?”
袁天罡一愣,随即笑道:“好小子,观察得够细!木星犯斗,主延迟,僧人们怕是被什么事耽搁了。不过酉时三刻前,定会到。”
果然,到了申时末,远处传来一阵铃铛声。七个身着红色僧袍的婆罗门僧缓步走来,个个高鼻深目,手里托着经卷,径首走向西市的“醉月楼”。假袁天罡的笑容僵在脸上,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怎么样?”袁天罡笑着问道。
假袁天罡叹了口气,从布囊里掏出一卷泛黄的古籍,不情愿地递过来:“算你厉害!这《六壬课》残卷归你了。”
李淳风接过残卷,只见封皮上写着“袁天罡手注”西个字,正是父亲当年提起过的秘卷。他刚要道谢,假袁天罡突然凑过来:“小道长,该你履约了,算算我接下来要去何方。”
李淳风拿起罗盘,指针转了几圈后指向东南方。他又摸了摸桌上的茶杯,杯底还留着余温:“先生要去东南方向的报恩寺,找一位姓王的僧人。”
假袁天罡猛地站起身,脸色大变:“你怎么知道?!”
“猜的。”李淳风笑了笑,“先生刚喝了三盏茶,茶渍在杯底形成的纹路像个‘王’字;东南方的报恩寺近日在举办佛经法会,婆罗门僧多去那里交流,先生既对僧人动向感兴趣,定是要去凑热闹。”
袁天罡(真)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倒会举一反三。”
假袁天罡愣了半晌,突然对李淳风作揖:“小道长年纪轻轻,竟有这般本事,在下佩服!实不相瞒,我是袁天罡的师弟,姓陈,此次来长安是替师兄送东西。”
他从布囊里掏出另一卷古籍,递给李淳风:“这是师兄当年注解的《青囊经》全本,让我转交有缘人。看来,你就是那个有缘人。”
李淳风又惊又喜,接过古籍翻看——里面的内容比他偷来的残卷完整得多,还有许多手绘的龙和罗盘用法,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学问。
就在这时,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官差冲进醉仙楼,大声喝道:“都不许动!奉京兆尹之命,捉拿妖人袁天罡!”
假袁天罡脸色一白,转身就要跳窗逃跑。官差们见状,立刻围了上来:“抓住他!他就是袁天罡!”
“误会!我不是袁天罡!”假袁天罡连连摆手,却没人相信。李淳风刚要上前解释,袁天罡(真)拉住了他,摇了摇头:“别管,这是他自己惹的麻烦。”
原来,这假袁天罡昨日在街头算卦时,误打误撞说中了一户官宦人家的失窃案,却又指认错了凶手,害得那家人抓错了人。京兆尹正派人抓他问罪,没想到在这里撞上了。
混乱中,假袁天罡趁机推开一个官差,冲李淳风喊道:“小道长,报恩寺的王僧人有危险,你快去救他!”说完,就钻进人群不见了踪影。
官差们追了出去,醉仙楼里渐渐恢复平静。李淳风皱起眉头:“袁先生,他说的是真的吗?王僧人真有危险?”
袁天罡拿出罗盘,指针疯狂转动,脸色凝重起来:“不好,报恩寺方向地气紊乱,怕是真出事了。”
两人立刻起身赶往报恩寺。刚到寺门口,就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寺内浓烟滚滚,几个僧人正拿着水桶救火,却无济于事。一个老僧人坐在地上大哭:“完了!藏经阁烧没了!王师兄还在里面!”
李淳风心头一紧,冲进寺内。藏经阁位于寺院东侧,此刻己被大火吞噬,木梁噼啪作响,随时可能坍塌。他绕到藏经阁后方,发现这里的地势比别处低,积水无法排出,导致火势蔓延更快。
“快挖排水沟!”李淳风大喊着,抓起地上的铁锹就往泥土里挖。袁天罡也反应过来,帮着一起挖。僧人们见状,纷纷加入进来。李淳风按照“青龙摆尾”的章法,指挥众人挖了一条弯曲的沟渠,将积水引到寺外的池塘里。
积水排尽后,火势渐渐小了。袁天罡冲进藏经阁,抱出一个昏迷的僧人——正是假袁天罡提到的王僧人。老僧人连忙上前施救,王僧人咳出几口黑烟,缓缓睁开了眼睛。
“多谢二位道长救命之恩!”王僧人虚弱地说道。
李淳风问道:“大师,藏经阁怎么会起火?”
王僧人叹了口气:“今日午后,来了个黑衣人,说要借《金刚经》孤本一用,我不肯,他就放了火。还好你们来得及时。”
袁天罡皱起眉头:“黑衣人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