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沉默了一会儿,说:“有可能。所以,我们更要尽快找到明主,提醒他小心。”
两人一路走,一路讨论着兵变的事,心里满是疑问和担忧。
回到泾河岸边,灾民们看到他们回来了,都围了过来。
“小伙子,你们去哪里了?怎么才回来?”那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问,眼里满是担忧。
淳风笑着说:“我们去上游查看了一下,发现了一块堵水的巨石,己经把它移开了。以后,这里应该不会再发生堵塞了。”
“真的吗?太好了!”灾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
那个年轻妇女抱着孩子,走到淳风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小伙子!你不仅帮我们止住了水患,还解决了根本问题。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淳风连忙扶起她,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大家能平安回家,就比什么都好。”
接下来的几天,淳风和袁天罡帮着灾民们清理被淹的村庄,重建房屋。灾民们都很感激他们,把他们当成了救星。
可淳风的心里,却一首惦记着纸条上的事。“秦王”指谁?长安兵变何时会发生?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这件事,绝不会这么简单。长安兵变,很可能会改变天下的局势,也会改变他和袁天罡的命运。
这天晚上,淳风坐在河边,看着天上的星星。他想起师父教他的观星术,便试着观察起星象来。
天空中,紫微星明亮,旁边的“唐星”也隐约可见,散发着淡淡的光芒。而在长安的方向,有一颗星星,闪烁不定,周围还环绕着淡淡的黑气。
“那是什么星?”淳风皱起眉头。那颗星星,像是代表着长安的局势,闪烁不定,说明长安的局势不稳定,而黑气,则代表着灾祸和战乱。
“难道,长安兵变,很快就要发生了?”淳风心里暗暗想道。
就在这时,袁天罡走了过来,坐在他身边:“在看星象?”
淳风点了点头,指着长安方向的星星:“你看那颗星,闪烁不定,还有黑气环绕,是不是意味着长安很快就会有战乱?”
袁天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没错。这星象,确实预示着长安会有战乱。而且,这黑气很浓,说明这次战乱,规模不会小。”
淳风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那‘秦王’,会不会有危险?”
袁天罡摇了摇头:“不知道。这要看他的命数了。如果他是真的明主,自有天助,应该能渡过这次难关。”
淳风沉默了。他不知道,自己能为这位素未谋面的“秦王”做些什么,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能平安度过这次危机。
几天后,灾民们的房屋基本重建好了,大家都准备回村生活。
“淳风,袁天罡,我们要回村了。你们接下来,要去哪里?”那个老人问。
淳风看了看袁天罡,笑着说:“我还要回静云观,继续跟着师父修行。五年后,我会去长安。”
袁天罡也笑着说:“我要去各地游历,增长见识。五年后,我们在长安汇合,一起寻找明主!”
“好!我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灾民们都笑着说。
淳风和袁天罡与灾民们告别后,便分开了。淳风朝着静云观的方向走去,袁天罡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走在回观的路上,淳风摸了摸怀里的纸条,心里满是思绪。
“秦王”指谁?
长安兵变何时会发生?
五年后,他在长安,会遇到什么?
他和袁天罡,真的能找到明主,辅佐他安定天下吗?
无数个问题,在淳风的脑子里盘旋。他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揭晓。他只知道,自己的未来,己经和这位素未谋面的“秦王”,和即将到来的长安兵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此时的长安,一座豪华的府邸里,一个身穿锦袍的年轻人,正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月色,眉头紧锁。他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上面写着“小心兵变”西个字。
这个年轻人,正是被人们私下称为“秦王”的李世民。他早就收到了密报,知道有人要在长安发动兵变,目标是他。可他不知道,这场兵变,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发动兵变的人,又是谁。
他看着月色,心里满是警惕。他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向他逼近。
“秦王”指谁?
长安兵变何时会发生?
这个谜团,像一团浓雾,笼罩在淳风的心头,也笼罩在长安的上空,等待着被慢慢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