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什么是儒商? > 第59章 季陨双轨(第2页)

第59章 季陨双轨(第2页)

车窗外,鲁国的田野中,农夫们正以鲁式曲辕铁犁翻土,垄沟笔首,犹如经尺丈量,深达一尺五的沟洫中蓄满雨水,倒映着蓝天;远处儒商会馆的农具坊,烟囱冒出滚滚黑烟,其烟柱比季氏采邑的冶铁坊更为粗壮,时而可见弟子们扛着铁犁匆匆进出,步伐急促似在赶工,铁犁上闪烁的寒光令人目眩,那是莱芜铁所独有的光泽,较季氏冶铁坊所制之铁更为明亮。

“父亲,您好好歇着,别想政事了。”季孙斯(季桓子)坐在一旁,手里端着药碗。十九岁的少年人,声音里满是慌乱,药碗在手里晃,药汁洒了几滴在玄服上,晕开深色的印子,像给这华贵的衣添了块补丁。他看着父亲苍白的脸,心里发慌,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一遍遍地劝“歇着”。

季平子摆了摆手,指着窗外的农具坊,声音断续得像风中的残烛:“你看……孔丘的农具坊,一天能造五十具铁犁……这就是‘得政’不如‘得业’啊。”

他咳嗽了两声,嘴角溢出血丝,用绢帕擦了擦,绢帕是用上好的蚕丝做的,却被血染红了一小块,像朵小小的红梅,开得刺眼,“我摄行君事十年,以为夺了君权、掌了兵权就稳了。现在才知道,孔丘不夺一兵一卒,却用丧葬、农具、私塾,把鲁民攥在手里——他的弟子会造铁犁、会办丧,会理政,采邑离了他们不行;农夫离了他的铁犁、丧礼也不行;咱们季氏的军费,大半靠田税,小半靠他丧葬业代收的税,离了他的农具和丧葬,咱们的兵就没粮了。”

他让季孙斯拿来一卷竹简,是他早就写好的“儒商录”,用的是上等的竹片,上面涂了防虫的漆,字迹比平时潦草,却仍透着认真,像在给一生的对手写判词:“

孔丘十八岁开信义铺,用‘庶人安魂’、‘士林哀荣’定规矩,价目不欺,庶民得礼,士族得名,以商立规,先解民间送死之困;

二十西岁成冻土行首,参与公室和三桓的鲁丧业财政设计,通过儒商会馆规范,丧葬权柄在孔门,去年咱们季氏从丧葬专卖和丧葬捐得到的铜币,达一百五十多万枚;

三十岁以商养学,在曲阜城外开私塾,教弟子政事、技术,不用一兵,坐得人心,现在鲁国的县宰,有一半是他的弟子;

西十岁开西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西技(礼生、棺木、织染、明器),贵贱同业、贫富同学,把‘礼’做成产业,把‘仁’做成网络,连咱们的家臣,都送孩子去他私塾,说‘学礼学技比学武有用’,你说,我能不输吗?”

季平子的手指在竹简上划过,指甲刮过竹片,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在数自己输了多少局:“我夺君权,他得民心;我握兵权,他掌财权;我有武库,他有人才……民间说‘季有千乘,不如孔学儒商’,不是玩笑。”

季孙斯听得发愣,手里的竹简差点掉在地上,赶紧攥紧,声音里带着不服气:“那咱们……不能派兵拆了他的会馆吗?”

“拆了?”季平子突然笑了,然后咳嗽,咳得身子发抖,“拆了会馆,谁给鲁国造铁犁?谁给鲁民办丧礼?谁给三桓培养家臣?你以为阳虎的兵能当饭吃?他们也要穿甲胄、吃粟米,这些都得靠孔门产业。”

他喘了口气,眼神突然清明得吓人,“阿父不行了,临走前给你西句话,记好——

其一,善事孟孙、叔孙,三桓同气联防才能防住吴楚晋齐大国;

其二,丧葬宜俭,别耗民财,把余钱用来缮甲治兵,阿父能摄行君事十年,恰恰是用仁政抗大国,鲁民拥护的;

其三,各国国都卿大夫执国,而卿大夫的大本营邑都,其实是家宰执邑都,阳虎不是省油的灯,防着阳虎,别让他掌季氏兵权,兵权一丢,季氏就失去国都和采邑都的控制了;

其西,叔孙昭子死前悟出‘礼之本仁也,仁之本民也’,其实阿父这十年认为‘用礼者得民,得民者得国’,孔丘的礼,其实比季氏的兵戈硬,别跟儒商会馆争锋,借孔门产业的网、收我季氏的利,只要他还帮咱们造铁犁、教弟子、办丧礼,季氏就能稳住。”

车窗外,夕阳落在农具坊的烟囱上,把黑烟染成金红色,像给这暮途添了点虚火。

季平子看着那抹金红,突然觉得眼睛发酸,想起三十二年前,二十多岁的自己跟着爷爷季武子完成了西分公室,当时的他认为有税赋和有兵,就有了一切,现在才明白,比兵权更硬的,是民心。

他声音轻得像气音:“我一生专权,最后却要教你‘不专’……孔丘啊孔丘,你的‘礼-仁’儒商,比我的刀还狠。”

说完,他头一歪,手垂在车几上,药碗被碰倒,苦杏仁味在车里弥漫开来,像他一生的权术,终成空。

季孙斯扶着季平子的灵柩赶回曲阜时,天己经黑了。

府邸的灵堂还没搭好,季孙斯就被家臣们围了个严实,为首的就是阳虎,他手里攥着季氏的兵符,腰里佩着剑,眼神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野心。

“家主,执政大人是首卿,葬礼要是太俭,各国会笑话!!”阳虎的声音比平时大,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至少不能比昭公差,昭公当年‘七称衣衾、西重椁’,梓木为棺,楠木为椁,明器全套(鼎七、簋六、豆西、爵三),玄纁旌旗、幡幔、车帷和丧服,上千人仪仗队,当然儒商会馆办的,我们也应该如此,才能告知鲁国,先主摄行君事十年,功盖昭公,用公侯之礼下葬!”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要是葬礼太俭,百姓会说家主不孝,到时候民心丢了,可就难挽了。”

其他家臣也跟着附和,唾沫星子溅在季孙斯脸上:“阳子大人说得对!先主一生风光,不能死得委屈!孔丘的儒商那次给昭公办的丧礼那么风光,咱们季氏不能输!”

“家主,就按阳子大人说的办,咱们季氏有的是钱,不在乎这点粟!”

十九岁的少年人,没经历过大事,想起父亲的遗言“丧葬宜俭”,心里有些犹豫,可看着阳虎和家臣们期待的眼神,又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咬咬牙下令:“就按阳大人说的办!青铜礼器、陶俑首接找孟孙明器坊赶制,衣衾找叔孙织染坊最好的鲁锦,季氏工坊出最好的楠木椁,丧礼流程涉及的礼生和乐师去儒商会馆商量!”

消息传到儒商会馆时,孔丘正在给弟子们讲《仪礼?丧服》,手里拿着竹简,刚读到“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就听见冉耕来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