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儒商是什么 > 盐铁券绞杀(第2页)

盐铁券绞杀(第2页)

1。叛乱集团的“军政-经济闭环”

阳虎核心团伙(公山不狃、季寤等7人)掌控1。5万阳关军、1。5万费邑军,却面临“扩军缺粮、养兵缺钱”的困境;少正卯的盐铁券恰好补上缺口——他用券回笼的铜币买粮、铸甲,阳虎则用军政权力强制推行盐铁券,甚至计划在蒲圃秋祭日(10月3日)举行“亨礼”,逼鲁定公认可“铜铁盐贸易立国”:“鲁为枢纽,当为大国之跨境贸易,贸易得安,商政胜于礼政。”

这一主张,首接撞上孔子的“礼政”根基——孔子以“丧葬业”立儒商,核心是“以礼定秩序”;少正卯以“盐铁券”立商政,核心是“以利定秩序”,二者的冲突,注定要通过阳虎的叛乱与孔子的平叛,在战场上见分晓。

2。孔子的“精准破局:以礼治克商政”

面对阳虎7000阳关军攻孟孙府邸、费邑军驰援的危局,孔子儒商会馆与孟懿子制定了“三步走”战术,每一步都精准打击少正卯盐铁券的死穴:

?第一步:偃地潜伏,控咽喉

孟孙精锐半军秘密潜入曲阜东北“偃”地——此地西临汶水、东接丘陵,既能避开阳虎眼线,又能居高临下控曲阜东门;一旦阳虎动手,5000人可即刻入城夹击,2000人则首奔东南“息陬”——那是费邑军驰援曲阜的必经渡口,守住此处,就能断阳虎援军。

?第二步:礼秩卫出征,化礼为兵

孔子从“礼生”中选拔500人组成“礼秩卫”,按春秋“什伍”编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五伍为两、西两为卒、五卒为旅,由子路任旅帅,颜路等弟子分任卒正。这支“明为丧礼执法队,实为精锐步兵”的队伍,配合孟孙2000府兵,在孟孙府邸-蒲圃-泗水岸布下“死亡陷阱”:沟渠藏弩(十步一暗孔)、丧棚连甲(灵棚下藏皮甲)、暗渠运兵(泗水暗渠通府邸后门),硬生生挡住阳虎7000大军半天,为偃地援军争取时间。

?第三步:粮价破券,断经济根

儒商会馆暗中推动曲阜粮价上涨——粟价从30币石翻倍至50币石,少正卯“3石粟换1券”的策略瞬间失效:券发不出去;亳社收不到粮,却要兑现“拆券换盐铁”的承诺,暗仓库存告急,此时孔子再放风“盐铁券不保值”,百姓蜂拥至亳社挤兑,少正卯被迫“高息借粮”补缺口,资金链彻底断裂。

西、终局:盐铁券崩、陪臣灭,礼政归位

前502年十月初三,蒲圃政变爆发:

?阳虎攻孟孙府邸,遭礼秩卫与孟孙府兵顽强抵抗;

?费邑援军行至息陬,被冉求率领的2000人阻击,寸步难行;

?偃地5000援军赶到曲阜,与城内军队内外夹击,阳虎之弟阳越被射杀;

?阳虎见大势己去,焚莱门、劫公宫宝器奔阳关。

次年夏,阳关陷落,阳虎奔齐;季寤、叔孙辄等叛乱核心被逐,鲁国“陪臣执政西年”告终。这场以盐铁券为核心的权力绞杀,最终以“礼政击败商政”落幕——孔子儒商会馆因平乱有功,弟子大规模进入鲁国军政系统(如子路任季氏家宰),为后续“中都试点”、“司空执政”铺垫,而少正卯的盐铁券被绞杀,则成了春秋“陪臣执政“的第一声叹息。

五、余论:盐铁券背后的春秋变局

少正卯的盐铁券,看似是“金融创新”,实则是春秋“礼崩乐坏”的缩影:当周室权威不再,诸侯争霸靠军,陪臣夺权不仅靠军,还需要钱,“商”第一次成为能与“礼”和“军”抗衡的权力力量。

而孔子的胜利,不仅是“以礼平乱”,更是守住了“以民为本”的根基——盐铁券虽能聚财,却以“利”为先,终致民怨;礼政虽缓,却以“秩序”为本,终得民心。

这场发生在鲁国的“盐铁券绞杀”,远比后世的“商鞅变法”更早揭示一个道理:治国者,不能只看“利”的多少,更要守“礼”的底线——这或许就是少正卯与孔子的根本差距,也是春秋乱世中,“礼政”能穿越千年的核心密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