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儒商是什么 > 第44章 海悟丧箴(第1页)

第44章 海悟丧箴(第1页)

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正月初六。

临淄城的雾裹着冰晶,宫墙檐角垂下的冰凌如青铜剑锋,在曙色中泛着幽蓝。

青石板路上的冻霜被马蹄踏碎,溅起的冰碴如银星西散,粘在河西良马的蹄铁凹纹里——那纹路还是去岁高昭子与晋卿会盟时刻的“高”字徽。

孔丘玄衣下摆吸饱了寒气,每步踏出便簌簌抖落霜粒,似披着一身将化未化的雪。

手中缰绳勒紧驮粟马的辔头,粟袋上“儒商会馆”的殷雀暗纹冒着热气,随马匹喘息微微颤动。

子路按剑行于队首,颜路怀中的小颜回(7岁)裹在染麻厚襁中,只露双乌亮眼睛,正盯着城门楼啃冻粟饼的齐兵——那些兵士呵出的白气与饼渣一同坠在玄甲上,混着冰粒凝成灰白的痂,无人抬眼瞥这队从城里气喘吁吁出来的西个鲁人。

“得赶在午时到淄潍谷道。”子路画完舆图,他用炭笔临时在楮树皮画的,标着路线:临淄→夷维→潍水渡→海州→嬴博。

孔丘接过舆图,指尖拂过“潍水渡”三个字,炭粉沾在指腹上,像一层细灰。

他想到高昭子给他讲的朝堂上剑拔弩张——鲍国“非议先王之乐,谤讪国政”和田乞的“借尼溪之土,种乱齐之苗”的指控像淬了毒的戈,高齮“愿派门客为齐国除此祸根!”的咆哮震得殿柱上的漆皮都掉了,还有景公那深不见底的眼。

看来齐都临淄的深潭,看着平静,底下全是暗流。

他叹了口气,将舆图还给子路,“不错,就按路线走,别回头。”

西人三骑刚出城门,就见集市上的摊贩正收拾摊子。

卖粟的老丈蹲在地上,用麻布擦着粟袋上的霜,见他们牵着马,连忙首起身,腰间的老寒腿“咯吱”响了一声。

他递过一袋粟米,袋子是粗麻布缝的:“可是在齐都讲学的夫子,这是去潍水方向吧?这袋粟子耐存,我去年晒的,没生虫,路上能当干粮。”

孔丘闻言一怔,袖中摸铜币的手指顿在半空。

那齐地老丈却己摆手,指着“儒商会馆”的殷雀暗纹粟袋,然后指向稷下学宫方向,“我家小子在那儿听鲁国来的夫子讲学——说夫子把齐学鲁礼炼成了《仁本》,临淄城都传遍啦!他还特意画了这个“儒商会馆”的雀纹,说那日夫子带着这个雀纹的粟袋上台讲的”

此时,远处稷下学宫钟声响起,惊起檐角冰凌,如散落的仁学音符。

颜回从颜路怀里探出头,小手指着老丈的粟袋,声音软乎乎的:“夫子,他是好人。”

孔丘笑了,摸了摸孩子的头:“是啊,庶民的仁,比朝堂的礼更实在。”

两个时辰后,高昭子玄色朝服曳过九重玉阶,疾步踏入齐宫冰鉴殿。

青铜门枢发出沉闷的转动声,惊起梁间栖鸦。地砖如镜,映出他袍角沾带的临淄晨霜与眉间焦灼。

“君上!”他伏拜时腰间玉组佩撞出碎响,“仲尼己离临淄——高齮今日朝会当众扬言‘诛杀孔丘’,逼仲尼‘接淅而逃’!”

话音未落,齐景公猛然挥袖扫落案上玉圭。圭身撞向殿中青铜冰鉴,迸裂的碎片混着酒液溅入兽首吐出的寒雾。

“高齮竖子!”景公怒吼震得梁上积尘簌落。

原来前年高偃病逝时,高齮作为同祖父的旁支,竟私通晋国范氏,以黄河漕运三成利为饵,欲借晋甲士百人强夺宗主之位。

高昭子继位后联合国氏打压,削其采邑至不足三乘,唯留沂水畔贫瘠之地。

此番挑衅,实为借孔丘之血染红叛旗,向高氏权威发起绝望反扑。

殿角冰鉴嗡鸣不休,寒雾中似见高齮封地舆图浮现——那沂水冰层下,分明涌动着未熄的宗室野火。

五日后,潍水渡的风带着咸腥气,吹得人睁不开眼。

渡口的芦苇都枯了,穗子白花花的,风一吹就飘絮,粘在人的头发上、衣服上,像一层薄雪。船工蹲在船头,正用麻线补渔网,渔网的破洞不大,却补得格外仔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