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儒商丧仪起家的圣人是谁 > 第46章 盟阻君归(第2页)

第46章 盟阻君归(第2页)

营帐外的这个秋风里,有铁锈、有潮腥,也有一点点恨意。

此时来了一个人,他却像一截被劈开的白桦,皮己剥尽,露出硬且亮的骨,他穿玄色緇布深衣,腰间佩玉却悬在右侧——楚式结法,不合周礼,却无人敢指。头发斑杂,灰白过早地攀上鬓角,像被霜反复碾压的草;额前一道旧创,从眉尾斜入发际,颜色比肤色浅,仿佛脸上曾裂开又被缝起的河床。

最让叔孙成子害怕的那双眼睛:瞳孔黑得发乌,却时时映出两点冷光,像深夜水面对月色的碎刃。他环顾诸卿,目光所过之处,空气便薄一分。

那目光停在叔孙成子脸上时,叔孙成子竟生出被剥去姓氏与封邑的错觉——他看的不是鲁国的叔孙,只是一块可供落脚的木板,或一条必须被拆毁的桥梁。

他向叔孙成子行礼,脊背笔首,动作短促,像把剑在鞘里磕了一下,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金属磨石般的锋意:“吴国行人伍员,奉王命与会,见过鲁国叔孙大夫。”

简短得近乎无礼,却让人无法反问——仿佛再多一句,便是对一把出鞘之剑的冒犯。

他就是伍子胥,今年阖闾即位就被任命为“行人”,掌朝觐聘问、出使诸侯的要职,地位相当于各国“上卿”,据说杀吴王僚的那个刺客是他找来。

帐外秋风忽紧,吹得叔孙成子的绶带贴上铠甲,冰凉而潮湿。

那一刻叔孙成子明白了:此人不是来结盟,是来借刀;而刀口,早己藏在每个人的喉咙里。

叔孙成子连忙点头,和伍子胥走进晋军的主帐篷。

帐篷里,士鞅坐在主位上,手里把玩着一块和田玉;伍子胥坐到士鞅旁边,宋、齐、郑等国的大夫坐在两侧,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叔孙成子。

今天会议主题主要是关于鲁国的,鲁国要负责泗水—菏水段的航道畅通,还要每月给吴师提供五千斛粟米、五十乘马车——这哪里是会盟,分明是让鲁国当晋吴的“后勤子公司”。

“叔孙大夫,鲁国的事,你想好了吗?”士鞅的声音低沉,目光落在叔孙成子手里的竹简上,“泗水—菏水段的航道,能不能保证畅通?吴师的粮秣,能不能按时送到?”

叔孙成子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回士鞅卿,我季孙执政大人己下令,让泗水沿岸的邑宰派兵守航道,每月初一,会把粮秣送到吴师的营地——只是……”他顿了顿,鼓起勇气说,“我君上在郓邑,盼着回曲阜祭祖。”

这话一出,帐篷里顿时安静下来。伍子胥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嘲讽:“叔孙大夫,鲁公还想着回都?去年齐军想送他回曲阜,结果呢?被你们三桓用几匹币锦、几千斛粟米,就把齐人打发走了——现在倒好,想让我们晋吴为你们出头?”

士鞅也笑了,摆了摆手:“叔孙大夫,会盟的核心是‘联吴疲楚’,不是管你们鲁国内政。只要鲁国能保证后勤,不让吴师断了粮,晋吴就承认三桓的执政地位。至于你们的鲁公……”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漫不经心,“鲁国谁能保证后勤,我们就跟谁合作。”

叔孙成子终于得到了三桓要的一个明确答复,士鞅和伍子胥根本不在乎昭公的死活,他们只在乎鲁国能不能当好用的“后勤子公司”。

士鞅继续对他说到,“只要你们三桓能镇住鲁国,就算鲁公在郓邑闹翻天,也影响不了航道。再说,齐军要是再敢借护送鲁公回国名义攻鲁,我们晋军就从西边出兵,帮你们把齐军挡在汶水北岸——前提是,你们的粮秣,不能断。”

伍子胥马上附和道:“士鞅卿大夫说得对。我们吴国要伐楚,需要鲁国的航道和粮秣;你们鲁国要保境,需要我们晋吴的支持——这是互利共赢的事。至于你们鲁公,就让他在郓邑待着吧,只要不影响我们伐楚,谁在乎他回不回都?”

叔孙成子己经彻底放心了,此时正要说些场面话,就见帐篷外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士兵跑进来,跪在地上:“大夫,子家羁大夫来了,他说受鲁公之命,来向各国大夫请愿,求各位劝三桓迎君回都。”

士鞅的脸色沉了下来,对身边的家臣说:“让他回去。就说会盟期间,不议他国之君的私事——要是他再闹,就把他赶出黄池。”

家臣领命出去,没过多久,就传来子家羁的怒吼声:“士鞅卿!伍行人!你们不能这样!鲁公是鲁国的国君,三桓拒君回都,是违礼之举!你们身为诸侯卿大夫,岂能坐视不管!”

声音越来越远,最后渐渐消失。帐篷里,各国大夫都低着头,没人说话。

叔孙成子看着士鞅和伍子胥的脸,突然感悟到——在这些大国卿大夫眼里,鲁国的“礼”、昭公的“位”,都不如一袋粟米、一段航道重要。

他们把“联吴疲楚”包装成“尊王攘夷”,把鲁国当“后勤子公司”,把三桓的“拒君”说成“保境利国”,可实际上,不过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叔孙大夫,”士鞅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会盟的文件,你看看吧。上面写着鲁国的任务,要是没问题,就签字画押。”

他把一卷竹简推到叔孙成子面前,竹简上的墨字还没干,写着“鲁国负责泗水—菏水段航道畅通,每月向吴师提供五千斛粟米、五十乘马车,允许吴国使团借道曲阜南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