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儒商丧仪起家的圣人是谁 > 第22章 冻壤惊雷(第3页)

第22章 冻壤惊雷(第3页)

他猛地提高声调,字字铿锵:“乃为学礼之真精神——修己以敬,持身以正!安人以和,待人以诚!更学治国安邦之实学!”

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将来,若尔等为吏,掌一方之政,当知如何以礼导民,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非以礼迫民,如雪上加霜,酷烈无情!当知如何计算赋税,开源节流,使国用无缺而民力不竭!当知如何主持丧仪,删繁就简,恤生者锥心之痛,安亡者漂泊之灵!”

他一一拿起案上之物,如同将军展示克敌的武器:

·左手擎起《尚书》,竹简沉实:“此书,非供尔等背诵诰命,装点门面!乃为知晓先王圣哲如何以仁德凝聚民心,以无上智慧安定邦国!此乃治国安邦之根基!万不可失!”

·右手举起《诗经》,帛卷微扬:“此诗,非供尔等吟风弄月,附庸风雅!乃为通晓如何以雅言传情达意,以赋诗言志,于樽俎之间化解干戈,护我国体尊严!此乃邦交场上无形的甲胄与利剑!”

·拿起一束算筹,木签碰撞轻响:“此物,非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商贾之术!乃丈量天地公平之尺,计算仓廪盈虚之器,规划赋税轻重之绳墨!无此,公平是虚言,民生是空谈!”

·最后,他郑重地指向那卷《丧仪规范》,指尖带着千钧之力:“此规,非束缚手脚、增添负担的枷锁!乃为这冰封世道下挣扎求存的生民,留存最后一丝为人的体面!为漂泊无依的逝者,守住最后一份应有的安宁!此乃冻土之下,尚存的一息暖意!一线生机!”

“此即为‘孔门儒学’,亦可称‘孔学’!”孔丘的声音如同黄钟大吕,在讲堂内回荡,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而下,“以礼为纲,规范秩序,使乱世有章可循!以政为用,经世济民,解生民于倒悬!此曾为吾挣脱冻土束缚、初闻己心声之地,尔等今日坐此新辟之园圃,他日或为士,或为吏,或为一方采邑之宰!望尔等谨记:尔等所学,非为一己之私利,非为一家之显赫!乃为有朝一日,能持此所学,化此千里冻土!让礼之活水,真正润泽于野!让鲁国庶民,活得……像人!”

讲堂内陷入长久的、近乎凝固的寂静。

时间仿佛停滞,唯有孔丘的话语如同惊雷的余韵,在每个人心头轰鸣、激荡。

·子路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指节泛白,那狂野不羁的戾气渐渐被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取代,目光变得沉毅。

·曾点停止了指尖的轻叩,若有所思,目光投向窗外灰蒙的天空,仿佛穿透了高墙,看到了更远的冻土与挣扎。

·颜路怀抱幼子,神情庄重肃穆到了极致。他低头看着怀中懵懂无知的颜回,又抬头望向孔丘,仿佛将个人家族的渺茫未来、怀中生命的全部希望,都郑重地托付给了这座初生的杏坛。

·冉耕的目光更加坚定,如磐石般沉稳,仿佛己握住了丈量天下的准绳。

·襁褓中的颜回,清澈的双眼安静地望着夫子,那目光纯净得不染尘埃。

·孔鲤挺首地跪坐着,小脸依旧紧绷,但眼底的茫然和不安,似乎被父亲那番话中某种宏大而灼热的东西驱散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懵懂的震撼和隐约的向往。他偷偷看了一眼那个襁褓中的“师弟”,又迅速收回目光。

孔丘立于讲堂之前,身形挺拔如孤峰劲松。

夕阳的余晖终于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斜斜地照射进来,为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淡淡的、近乎神圣的金边。

在他身后,是六位身份迥异、气质不同,却因追寻孔学真谛而初聚于此的弟子:

·勇武忠诚、如出鞘利剑,锋芒初敛的子路(卞邑寒门士人,保镖出身);

·历经实务、目光如炬,洞悉冻土疮痍的曾点(南武城寒门士人);

·沉稳谦和、怀抱未来,以幼子托付杏坛的颜路(陬邑没落士族);

·颜路怀中,代表无限可能与纯净希望的“一岁弟子”颜回;

·笃实厚重、如大地般沉稳,坚信规矩力量的冉耕(冉氏宗子);

·以及,身负君恩之名,于困惑中初窥大道,年仅十岁的孔鲤。

五人并肩,目光穿透初春的寒意,坚定地望向同一个方向——他们的夫子,以及夫子身后那片尚未开垦的心田。

更远处,是那座破开冻土、拔地而起的青灰院落。

庭中那两株新移栽的杏树,虬枝在料峭的春风中微微颤动,贪婪地吮吸着稀薄的阳光与微凉的雨露。

根须深埋于郯国的红土与曲阜的冻壤之中,沉默地积蓄着力量。

冻土未消,寒意仍浓,砭人肌骨。

然,在曲阜城西这一隅,儒商“事礼”的铜臭与算计己悄然淡去,转向了儒学“思礼”的浩瀚与灼热。

一点微弱的薪火,己于此点燃。

薪火初燃,其光虽微,那光是竹简上的墨,是算筹上的纹,是颜回的咿呀,是孔鲤攥紧的玉佩,更是孔子那句“活得像人”——像声惊雷,炸在冻土上,也炸在往后千年的时光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