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一出,满座皆惊。诗中“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对仗工整,气象恢宏;“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更是以景写情,将战场的肃杀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两句,将沙场将士的豪情壮志抒发得酣畅淋漓。
曹操击案赞叹:“好!好一个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此等气概,方为我曹家儿郎!“
这时,蔡琰起身盈盈一拜,眼中闪着异彩:“公子此诗,雄浑豪迈中见深情,慷慨激昂处显气节。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更是将战场气象写得如在目前。妾身不才,愿以琴相和。“
古琴备好,蔡琰端坐琴前,玉指轻抚。出乎意料的是,她并未选择柔美的曲调,而是奏起了慷慨激昂的《广陵散》。琴声铿锵,如金戈铁马,与诗中英气完美契合。
更妙的是,琴声与诗意水融,仿佛这诗本就是为这琴曲而作,这琴曲本就是为这诗而谱。
曹植闭目聆听,不觉击节叹赏:“久闻文姬琴艺超绝,今日得闻此曲,方知何为此曲只应天上有!“
蔡琰琴声渐歇,轻声道:“公子诗中的豪情壮志,令妾身感佩。特别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之句,道尽了乱世中人的抉择与担当。“
二人相视一笑,那是一种知音间的默契与欣赏。
曹操看在眼里,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欣赏蔡琰的才情风骨,更隐隐察觉她与子建之间不同寻常的默契,竟生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一种浓浓的醋味。
他举杯饮尽杯中酒,却觉得这酒莫名有些酸涩,好酸啊。
……
曹丕府
夜色深沉,曹丕府邸密室中,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阴沉的面孔。曹丕、杨修、吴质三人围坐,气氛凝重。
听到手下打探的消息,曹丕铁青着脸,猛地将案上茶具扫落在地。
“好个曹子建!战场上抢尽我的风头还不算,如今被封为临淄侯,还又带回来个蔡琰,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曹丕咬牙切齿,眼中满是怨毒。
杨修低声道:“公子息怒。临淄侯虽一时得意,然立嗣大事,终究要讲究礼法纲常。公子乃丞相长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曹丕冷笑:“长子?若非兄长早逝,这位置哪轮得到我?”
杨修道:“正因如此,公子更应谨记身份。曹昂公子既逝,公子便是长子。立长不立幼,此乃纲常正道。我弘农杨氏,还有陈群,贾诩等朝中老臣,也都是这个意思。”
想到这事,曹丕脸色稍霁。杨修以及其代表的弘农杨氏等老牌士族,在立嗣问题上始终坚持“立长”的传统。
“可父亲如今越来越喜爱子建”曹丕恨恨道。
吴质这时微微一笑道:“丞相是明白人,岂会因个人喜好而废长立幼?至于蔡琰。。。倒是可以好好利用她做文章。”
曹丕挑眉:“此话怎讲?”
吴质压低声音,语气阴毒:“丞相有爱的癖好,你我都知。蔡琰不仅是名满天下的才女,却也是再嫁之身,如今寡居。又与丞相有少年相识之谊。。。这等女子,丞相岂会不动心?”
吴质顿了顿,对杨修道:“今日宴上,丞相见曹植与蔡琰琴诗相和,那眼神中的酸意,你难道没看出来?”
杨修恍然大悟道:“丞相实际上对蔡琰有意,但碍于身份和与蔡邕的旧谊,不好强求。而曹植公子与蔡琰走得近,反而引起了丞相的。。。嫉妒?”所以这是我们的机会
曹丕大笑道:好,此计甚妙,杨修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了,定要离间父亲和曹植的关系。
曹丕这时露出阴冷的笑容:“我倒要看看,我和曹植,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