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潼关,余达得知殷破败等人兵败回朝歌的消息后,内心瞬间被阴霾笼罩。他深知,以纣王的乖戾残暴,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纣王的睚眦必报是出了名的,此次放走伯邑考,无疑是在太岁头上动土,一场狂风暴雨即将向潼关袭来。
余达匆匆赶到余化龙的营帐,营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两人脸上跳跃,更添几分凝重。余达眉头紧锁,语气急切:“父亲,殷破败他们兵败而归,费仲与尤浑那等奸佞之徒,必定会在纣王面前添油加醋。您让伯邑考从我们潼关通过,怕是难以逃脱他们的污蔑啊。”
余化龙面色凝重,微微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与坚毅:“我又何尝不知。但西伯侯曾对我有恩,我此举不过是还他个人情,保伯邑考平安。可我也清楚,纣王定不会放过我,此次让伯邑考逃脱,只是暂时的喘息之机,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余达思索片刻,说道:“如今之计,防御工事固然要加强,可我们也得想想如何应对那费仲与尤浑的污蔑。他们在纣王面前巧言令色,颠倒黑白,若不早做准备,我们潼关上下怕是都要遭殃。”
余化龙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他们擅长污蔑构陷,我们便从这方面入手。派人暗中收集他们平日里的恶行,若纣王听信他们谗言,欲对我们不利,我们便以此为据,在朝堂上揭露他们的真面目,让纣王知晓他们并非忠诚之士。”
余达点头称是:“此计甚好,但收集证据需万分小心,切不可打草惊蛇。同时,潼关的防御也不能松懈。我己安排士兵日夜巡逻,城墙加固工程正在加紧进行,滚木礌石、弓弩箭矢都在大量储备。只是,不知纣王何时会派兵前来。”
两人正商议间,有士兵来报,朝歌的使者己到潼关城外。余化龙与余达对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与思索,他们深知一场严峻的考验己然来临。
使者在潼关城外被拦住,他趾高气昂地喊道:“我乃纣王陛下派来的使者,特来传陛下旨意,余化龙速速出城接旨!”声音尖锐,带着不容置疑的傲慢,仿佛要将这威严强加于潼关众人之上。
余化龙登上城楼,神色沉稳,目光平静地看着城下的使者,大声说道:“有何事,就在此处说吧。”他的语调平稳,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势。
使者皱了皱眉头,对余化龙的无礼颇为不满,但还是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余化龙,你竟敢公然违抗王命,庇护逆臣伯邑考,此乃大逆不道之举。限你三日内将伯邑考交出,送往朝歌,以正国法。若敢违抗,大军即刻压境,踏平潼关,到时玉石俱焚,悔之晚矣!钦此!”
余达听后,面露担忧,低声对余化龙说道:“父亲,这可如何是好?真要按纣王说的抓伯邑考?”
余化龙眼神坚定,微微摇头,低声回应:“绝无可能。我既己决定护伯邑考周全,怎能反悔。先稳住使者,拖些时日,等伯邑考顺利回到西岐,再做打算。”
随后,余化龙再次看向城下使者,脸上换上一副恭敬的神情,高声说道:“烦请使者回禀陛下,余化龙自知犯下大错,实是一时糊涂。陛下洪恩浩荡,余化龙感激涕零。只是伯邑考来到潼关后,并未久留,现己不知去向。余化龙不日便亲自前往朝歌请罪,任凭陛下处置,只求陛下能念在余化龙多年为朝廷效力的份上,从轻发落。”
使者一脸狐疑地看着余化龙,说道:“你莫要耍什么花样。你若真有诚意,便该立刻启程前往朝歌,而不是在此拖延时间。”
余化龙赶忙说道:“使者有所不知,潼关近日局势动荡,城内诸多事务需余化龙亲自安排妥当,方能放心离开。还望使者在陛下跟前美言几句,宽限些时日。余化龙定当尽快处理完事务,前去请罪。”
使者思索片刻,觉得余化龙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况且他也无法强迫余化龙即刻动身。于是说道:“那好吧,我便在陛下跟前为你求情。但你务必尽快前来,否则陛下怪罪下来,我也保不了你。”
余化龙连忙称谢:“多谢使者通融,余化龙定不负使者所托。”
使者冷哼一声,调转马头,扬尘而去。
看着使者远去,余达有些担心地说:“父亲,这样能瞒得了多久?纣王怕是不会轻易相信。”
余化龙神色凝重地说:“能拖一日是一日。我们得赶紧派人通知伯邑考,让他们加快行程,务必尽快安全抵达西岐。同时,潼关的防御一刻也不能松懈,随时做好应对大战的准备。”
余达点头领命:“我这就去安排。只是,若纣王等不及,提前派兵攻打,我们该如何应对?”
余化龙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说道:“我们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一心守城的军民,定能坚守。在此期间,加紧联络诸侯,若能得到援助,或许能解此危机。”
余达转身匆匆去执行命令。余化龙则站在城楼上,望着潼关内外,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这缓兵之计只是权宜之策,接下来潼关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为了心中的正义和对西伯侯的承诺,他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带领潼关军民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潼关城内,百姓们得知余化龙向使者的回应后,人心惶惶。余化龙立刻安排人在城中各处安抚百姓,表明自己坚守潼关的决心,同时承诺会保护大家的安全。百姓们在他的安抚下,情绪逐渐稳定,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余化龙,与潼关共存亡。
与此同时,在朝歌城,使者回去向纣王复命。纣王听后,皱起眉头,心中疑虑重重:“余化龙真会来请罪?怕是在拖延时间。”费仲在一旁谄媚道:“陛下圣明,余化龙向来狡猾,定是心怀不轨。陛下不可轻信,应即刻派兵攻打潼关,以免夜长梦多。”纣王沉思片刻,说道:“先按兵不动,且看他是否真会前来请罪。若逾期不至,再发兵不迟。”一场大战,虽暂时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