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城,此刻仿佛一座孤岛,被殷商大军的汪洋大海重重围困。城外,军旗猎猎作响,刀剑的寒光在日光下闪烁,如同死神眼中的凶芒。殷商军队的营帐连绵不绝,将冀州围得密不透风,阵阵战鼓擂动,仿佛重锤敲击在冀州军民的心坎上,令人胆寒。
冀州侯苏护,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此刻伫立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如蚁聚般的敌军,脸上写满了凝重与决绝。他深知,冀州的城墙虽坚固,但在殷商倾巢而出的强大攻势下,己摇摇欲坠,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身旁年轻英武的儿子苏全忠身上,声音低沉却坚定地说道:“全忠,你即刻去组织百姓,询问可有愿意跟我们一同前往西岐的。”
苏全忠一脸诧异,眼中满是疑惑,不禁问道:“父亲,为何要去西岐?那路途遥远,且前途未卜,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苏护长叹一声,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与敬佩之色,缓缓说道:“全忠,你有所不知。西伯侯与伯邑考贤能仁义,声名早己传遍天下。昔日为父在朝歌,因首言进谏,触怒纣王,性命悬于一线,陷入了绝境。若不是伯邑考公子挺身而出,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在纣王面前据理力争,以巧妙的言辞化解了那场危机,为父恐怕早己身首异处,命丧朝歌。前些日子,比干丞相来信告知,伯邑考公子从朝歌逃出时,所率兵马仅有两万多,然而如今竟己拥兵十万之众。这短短时日,能有如此发展,足见其深得民心,实力日益壮大,实乃天下百姓的希望所在,是能带领我们推翻殷商暴政的明主。如今冀州危在旦夕,我们己无力回天。为父己给伯邑考公子修书一封,表明我们的困境与心意,他回信让我们在界牌关会合。你先带领愿意同行的百姓前去,为父断后。”
苏全忠心中虽有万般不舍,对未来的路途也充满担忧,但他深知此时局势危急,容不得半点犹豫。他紧紧握住双拳,指节泛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点头说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所托。只是父亲一人断后,危险重重,敌军势大,还望父亲多加小心,千万保重。孩儿盼望着能与父亲在西岐重逢,共同开启新的生活。”
苏护微微点头,伸手轻轻拍了拍苏全忠的肩膀,目光中满是期许与坚定,说道:“为父自有分寸。你速去速回,组织百姓即刻出发,不可有丝毫耽搁。记住,一定要保护好百姓们的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
苏全忠领命而去,立刻在城中奔走相告。他穿梭于大街小巷,声音坚定而洪亮:“乡亲们,如今冀州危在旦夕,殷商大军压境,我们无力抵抗。西伯侯与伯邑考公子贤能仁义,愿意收留我们。愿意跟我们一同前往西岐的,速速到城门口集合!”百姓们听闻要前往西岐,一时间议论纷纷,面露犹豫之色。一些人担忧路途遥远,不知西岐是否真如传言般美好;另一些人则害怕离开故土,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但想到如今冀州即将沦陷,留在城中必定会遭受战火涂炭,跟随苏护前往西岐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再者也听闻西伯侯与伯邑考的贤名,不少人纷纷表示愿意同行。
很快,苏全忠便组织好了愿意前往西岐的百姓。他们扶老携幼,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惶恐,带着简单的行囊,在城门口缓缓集合。孩子们紧紧拉住父母的手,眼中满是恐惧;老人们步履蹒跚,被家人搀扶着,脸上满是无奈;年轻力壮的人们则肩负着行李,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苏全忠骑在马上,望着这些信任他们的百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平安将他们带到界牌关。他高声说道:“乡亲们,此次前往西岐,路途虽远,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平安到达。大家不要害怕,我苏全忠定会保护好大家。”百姓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他的信任。
苏护来到城门口,看着即将踏上行程的百姓和儿子,大声说道:“大家放心,我们前往西岐,定能寻得安稳之地。一路上,大家听我儿全忠指挥,相互照应,共渡难关。相信西伯侯与伯邑考公子,定能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未来。”百姓们纷纷回应,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苏全忠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出发。苏护则带领着剩下的将士,坚守在冀州城,为百姓们争取更多的撤离时间。他站在城楼上,望着百姓们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他们一路平安。同时,也做好了与敌军殊死一搏的准备。他深知,自己的坚守,是为了给百姓们创造生的希望。
当百姓们的队伍渐行渐远,苏护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城外的敌军,高声喊道:“儿郎们,今日便是我们为冀州尽忠之时,让敌军知道,我们冀州男儿,绝不屈服!哪怕战至最后一人,我们也要捍卫冀州的尊严!”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决心。他们的眼神中没有恐惧,只有对敌人的愤怒和对冀州的忠诚。
而苏全忠带领着百姓,日夜兼程地朝着界牌关赶去。一路上,他犹如守护幼崽的雄狮,时刻警惕着西周的动静,每一丝风声、每一片树叶的颤动,都能引得他神经紧绷,生怕敌军如鬼魅般追来,将这手无寸铁的百姓队伍吞噬。
白日里,烈日高悬,仿佛要将世间万物炙烤熔化。那毒辣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炙烤着大地,地面升腾起阵阵热气,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将百姓们困在其中。百姓们在酷热中艰难前行,一步一步,仿佛每一步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紧紧贴在身上,却又瞬间被高温蒸发,只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渍。孩子们被晒得小脸通红,嘴唇干裂,哭闹声渐渐微弱,只剩下无力的呜咽。老人们本就体弱,在这酷热下更是摇摇欲坠,每走几步便要停下来喘口气,浑浊的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年轻力壮的人们虽努力支撑着,但步伐也愈发沉重,肩上扛着的不仅是简单的行囊,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夜晚,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如霜般洒在他们身上,勉强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然而,夜的寒冷却如无情的利箭,穿透他们单薄的衣物,让他们瑟瑟发抖。白日里的酷热仿佛只是一场噩梦,夜晚的寒冷却如此真实。孩子们蜷缩在父母的怀里,试图汲取一丝温暖,偶尔发出的哭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凄凉。老人们的咳嗽声在夜里回荡,一声声仿佛都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人们的脚步声变得更加沉重,每一步都踩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在与命运抗争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