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一去的。
在周屿的有意引导下,这对话听起来真就像模像样的。
好像,他们三才是事先约定好一起来自习的。
姜媛看着二人的对话,一下子看看周屿,一下子看看罗京,人又被绕进去了。
陈云汐虽然隐隐还是觉得哪里不太对,但也懒得深究了,便打消了疑虑。
一边三个人,大家各自坐好,桌上的水也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列。
书本被翻开,笔尖落下。
所有人都投入到了各自的学习之中,仿佛刚才那些话题与波动,统统被安静的氛围吞没了。
为什么说,很多时候大家喜欢跑到图书馆、自习室去学习。
因为这些地方的氛围就自带魔力。
会让人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就连向来叭叭话最多的罗京,也哑了火。
而上午还在“弟妹”、“老弟”相称的三人,到了下午己经拿上了陌生人剧本。
形同陌路,各怀鬼胎。
好巧不巧的是,虽然周屿坐到了对面,但“刚好”就坐到了林望舒的正对面。
二人共享着一张桌子,一人一半。
在这种局促的对坐中,书本、卷子摊开,空间总会不够用。
交叠成了必然。
一会儿是周屿拿错了她的草稿纸,一边低头翻题一边不动声色地归还。
一会儿是林望舒拿错了他的试卷,又在一瞬间意识到,然后默默放回来。
两人都没说话。
唯一的交流,只在那一两秒的眼神碰撞之间。
目光相撞,然后迅速移开。
好像,真的就和陌生人一样。
——一点也不熟。
在一些停下笔、抿口水的间隙,清冷少女其实是有些心神不宁的。
准确来说,是心虚。
“周屿。。。。。。是不是生气了?”
林望舒这般想着,心里默默叹了口气:“我确实不应该这么说。”
但她没办法开口,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就只能被动的继续演着这一出“我们不熟”的剧本。
可林望舒怎么也没想到——
这出剧本不止没有结束,反而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被大家默认地继续演了下去。
每天一到图书馆,陈云汐和姜媛就会拎着水杯和书包找座位,仿佛形成了固定搭子;
周屿呢,则带着司邦梓和罗京,三人组形影不离;
至于曾文强嘛……从第一天的“领衔主演”,变成了彻底的路人群演,连剧本边缘都挤不进。
三天里,林望舒和周屿还真就没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准确点说,是没有机会说。
偶尔两拨人凑巧坐在同一张桌子,各自低头,互不打扰。
更多时候,因为自修区很大,所以两拨人离的是有点远的,连抬头都难撞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