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整套,几乎是照着西西弗书店抄的。
为什么不把它首接嵌进“喝了么”?
因为在老小子的规划里,这两者迟早是要彻底切割的。
“喝了么”代表的是流量,是大众;“看了么”则是内容、是文化,是调性与品味。
最重要的是,在周屿看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书店这门生意的天花板,己经肉眼可见。
它有搞头,但不大。
不是没有利润,也不是没前途,而是上限不高。
精力有限,周屿要去征战的星辰大海,绝不仅限于此的。
况且“喝了么”下一步的扩张,也需要不少的现金流。
所以月初,他就放出了要出售“看了么”的消息。
半个多月来以来,带着诚意来出价的买家还真不少。
毕竟,当初开店时,周屿在装修和选址上都是一板一眼、极度讲究——不求多,只求精。
老小子严控店铺数量与访客流量,营造出一种“限量款”的稀缺感。
尽管如此,日营业额依然可观。
而且业内的人都看得出来:只要肯扩张,只要肯放开流量,“看了么”的潜力远未触顶。
于是,在几位“特别有诚意”的买家之间,甚至一度出现了恶性竞价。价格越抬越高,己经抬到了五百多万。
而今天,这位“冤大头”买家,是其中最有诚意的。
说来也有缘分,这位也是是个老熟人——程泽阳。
也就是当时学校门口接手第一家书店的前任老板。
一年前,这位要去“追风”的机车少年,把书店视为烫手山芋,卖给了周屿;
如今,周屿又要“还”他三家咯。
下午两点,茶室。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木质茶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茶香袅袅。
两人相对而坐——
一个笑容从容,一个神色凝重。
程泽阳先开口:“兄弟,没想到啊,一年不见,你都成大老板了!”
周屿笑了笑:“程老板也是老样子啊。”
值得一提的是,
今天的老小子,又是一身崭新的行头——人模狗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