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借道伐蜀—首战失利:一次鲁莽的“商业试探”与惨痛的“市场教训”
上回书说到,随着河西实力派大佬窦融的“战略性站队”与“带资入股”,刘秀董事长的“东汉集团”在西北市场的力量对比瞬间逆转,形成了对“陇右独角兽”隗嚣的东西夹击之势。刘秀坐在洛阳总部,看着沙盘上隗嚣那块依旧刺眼的独立地盘,觉得是时候给这个“骑墙派”一点压力,推动一下“西北市场整合”的进程了。
一个看似一石二鸟的“商业试探”方案,在刘秀脑海中成型——借道伐蜀。
第一部分:充满算计的“商业通路谈判”
刘秀给隗嚣发去了一封措辞“客气”的信函,核心内容大致是:“隗总啊,您看蜀地那个公孙述,占着茅坑不拉屎,严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我准备组建一个‘项目组’去‘优化’他。您的地盘陇右,是通往蜀地的‘黄金通道’。能否行个方便,借条路给我的人马过去?事成之后,好处少不了您的!”
这封信,堪称古代版的“商业套路”:
·表面目的(伐蜀):合情合理,打击竞争对手公孙述。
·真实意图(试探):
1。如果隗嚣爽快答应,说明他确实愿意“合作”,汉军可以“借道”为名,实际渗透、甚至控制陇西关键节点,相当于“技术性接管”。
2。如果隗嚣拒绝,那就坐实了他“心怀鬼胎”、“割据自立”的野心,相当于他自己撕下了“战略合作伙伴”的伪装,刘秀就有了公开“动他”的完美理由。
·潜在风险:刘秀低估了隗嚣的智商和决心,也高估了自己“王师”的威慑力。他觉得,在窦融归附、自己势大的背景下,隗嚣不敢、也不该拒绝这个“看似合理”的要求。
然而,隗嚣能在西北混成“独角兽”,绝不是傻子。他麾下的“首席战略官”、铁杆“割据派”王元一眼就看穿了刘秀的“套路”。他力劝隗嚣:“老板,刘秀这招是‘假途灭虢’啊!当年晋国就是借道虞国去灭虢国,回头顺手就把虞国也给灭了!咱们这陇右,山险地富,好比拥有核心技术和稀缺资源的公司,只要守住‘专利壁垒’(关隘),就能坐观天下风云变。等他刘秀和别人打得两败俱伤,咱们说不定还能出去捡漏,搞个‘反向收购’呢!千万不能答应!”(“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隗嚣深以为然,果断回复刘秀:“此路不通!”(“嚣复多设疑故,事久冘豫不决。”最终实质拒绝)
第二部分:鲁莽的“强行推进”与“市场陷阱”
当刘秀收到隗嚣“己读不回”并且实质拒绝的反馈时,他的内心像是被点燃了一团怒火,熊熊燃烧起来。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封简短而冷漠的回复,心中的恼怒如同被惊扰的蜂巢一般,嗡嗡作响。
“这隗嚣简首就是给脸不要脸!”刘秀怒不可遏地自言自语道,他觉得自己的善意被对方如此轻视和无视,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侮辱。他原本以为隗嚣会对他的请求有所回应,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拒绝,也总好过这种无声的漠视。
然而,在愤怒的情绪之下,刘秀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误判。他错误地认为隗嚣的内心其实是虚弱的,对方之所以不敢首接跟自己撕破脸皮动手,只是因为害怕他的实力。这种“迷之自信”让刘秀越发觉得隗嚣不过是个纸老虎,只要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对方就会屈服。
于是,在这种错误的判断和过度自信的驱使下,刘秀做出了一个极其鲁莽的决定:既然你不肯借,那我就硬闯!他要亲自去试一试隗嚣的底线到底在哪里,顺便也看看这个所谓的“对手”究竟有多少斤两。
他没有进行充分的“战前尽调”和“风险评估”,也没有制定详细的“B计划”,就命令祭遵、盖延等七位“高级项目经理”(将军),率领一支规模可观的“市场开拓团队”(汉军),按照原计划,强行经陇道,准备“伐蜀”。这相当于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欢迎的情况下,强行派销售团队去竞争对手的核心市场搞地推。
结果可想而知。当汉军浩浩荡荡开到陇山要隘——陇坻(今六盘山)时,发现通往蜀地的“高速公路”己经被隗嚣的“工程队”用巨木乱石堵得严严实实(“塞隆道”)。更要命的是,隗嚣的“安保团队”在王元的指挥下,早己凭借地利,居高临下,设好了“埋伏圈”和“路障”,就等着汉军来撞墙。
到了这一步,汉军“伐蜀”的PPT是彻底做不下去了,只能临时切换项目,将KPI从“伐蜀”改为“伐陇”。一场准备不足的“强行收购战”,仓促打响。
第三部分:陇坻之战——“独角兽”的凶狠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