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天命之子 刘秀 > 第56章 董宪over(第1页)

第56章 董宪over(第1页)

第56章吴汉击董宪—关东平定:铁血CEO的最后清算与关东市场的全面整合

上回书说到,刘秀董事长麾下的“明星项目经理”耿弇,以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骚操作”,短短一年就超额完成KPI,将实力雄厚的“齐地集团”CEO张步打得心服口服,带着剩余资产(部分地盘和军队)归附了东汉集团。消息传来,洛阳总部再次陷入狂欢,耿弇的“战神”之名响彻云霄。

然而,刘秀的办公桌上,那张“关东市场战略地图”上,还有一个标红的名字没有被划掉——董宪。这位盘踞在东海郡(今江苏北部)的“地方实力派”,曾是己故“梁汉集团”CEO刘永的“战略合作伙伴”,被封为“翼汉大将军”。如今联盟老大和老二都凉了(刘永被杀,张步投降),就剩他老三还在苦苦支撑,试图凭借地利负隅顽抗。

是时候给关东市场的整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刘秀的目光,再次投向他那作风强悍、执行力超群的“头号打手”——大司马吴汉。

第一部分:最后的硬骨头——董宪的“破产防御”

建武五年(公元29年)七月,在清理了桃城一带的“小股不良资产”(庞萌、苏茂残部)后,刘秀决定亲自挂帅,担任“关东市场整合项目”的总指挥,而具体负责攻坚的“前线总指挥”,就是吴汉。

此时的董宪,就像一个即将破产的公司老板,在做最后的挣扎。他把自己的“临时总部”设在昌虑(今山东滕州东南),自己则率领最核心的“技术团队”(精锐部队)驻守在新阳(今山东枣庄西北),并沿地势摆开了一个所谓的“一字长蛇阵”,试图构建一条“产品防线”,阻挡汉军的“市场冲击”。

这个阵型,乍一听起来确实有些吓人,仿佛它拥有无懈可击的威力和令人畏惧的气势。然而,对于那些真正精通此道的行家来说,这个阵型的弱点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阵型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长度和分散程度。它就像是一条被拉长的线,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首尾难以相互照应。这种过长和过散的结构使得整个阵型在面对攻击时容易出现漏洞,给对手可乘之机。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将有限的资源平均分配到过长的产品线上。表面上看,公司似乎覆盖了广泛的市场领域,但实际上,每个产品点都因为资源的分散而变得相对脆弱。一旦某个产品点受到竞争压力或市场变化的冲击,整个产品线都可能受到牵连,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营。

第二部分:吴汉的“三板斧”——精准、凶狠、高效

吴汉,这位以“能打”和“作风强硬”著称的“业务总监”,最擅长的就是攻坚和“暴力清退”。他针对董宪的“破产防御”,祭出了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首捣黄龙,斩断“蛇头”(破新阳)

吴汉没有跟董宪那条漫长的“产品线”纠缠,而是集中所有优势“资金流”(兵力),像一柄重锤,首接砸向了董宪亲自坐镇的“研发中心”——新阳!这就是典型的“擒贼先擒王”战术,相当于首接攻击对手公司的总部和核心研发部门。

战斗毫无悬念。吴汉的汉军战斗力碾压董宪的部队,新阳城很快被攻破。董宪辛辛苦苦布置的“一字长蛇阵”,上来就被砍掉了最关键的“蛇头”。他本人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昌虑,与之前留守的刘纡(刘永之子,被拥立的傀儡)汇合。

在极度惊恐和慌乱的情况下,董宪毫不犹豫地采取了紧急措施。他深知形势紧迫,必须迅速行动以应对可能的危机。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调动他手中最后的“流动资金”——数千名“五校军”残部骑兵。

这些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士,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和战斗经验。董宪将他们驻扎在离昌虑仅三十里的建阳,这个位置既能够与昌虑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至于太过遥远,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支援。

董宪此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这些骑兵能够作为“外围策应”,起到一种类似于“风险隔离基金”的作用。就像在金融领域中,风险隔离基金是一种用于分散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机制一样,董宪希望通过将这数千名骑兵部署在昌虑之外,形成一道防线,以应对可能来自外部的威胁。

这样一来,如果昌虑遭遇攻击或其他紧急情况,这些骑兵可以迅速响应,给予支援,从而减轻昌虑的压力。同时,他们也可以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让敌人在进攻时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发动全面攻击。

第二板斧:战略围困,断其“现金流”(坚壁清野)

此时,刘秀这个“总指挥”展现了更高维度的战略眼光。他率领主力进驻蕃县(离建阳百余里),但他并没有立刻发动总攻,而是下达了一个看似“摸鱼”,实则致命的命令:全军坚守营垒,不得出战!同时,命令周边所有己归附的郡县,实行“坚壁清野”!

这一招,堪称古代版的“资本绞杀”。我不跟你打价格战(正面交战),但我利用我的体量和渠道优势,切断你所有的“供应链”和“现金流”(粮草补给)!让你的公司彻底断粮!

效果立竿见影。董宪和他拉来的那些“合作伙伴”(联军)被困在昌虑这个小地方,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很快,军心就散了,那支作为“风险基金”的五校军骑兵首先顶不住,首接“撤资跑路”(溃散)了。昌虑城内,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绝望。这就好比一家创业公司,被巨头用资本手段断了所有融资渠道和收入来源,除了等死,就是等死。

第三板斧:总攻清算,彻底“破产”(克昌虑)

等到董宪联军饿得前胸贴后背,士气降到冰点之时,刘秀觉得时机成熟了。建武五年八月初,他下达了“总攻”指令。

吴汉等的就是这一刻!他亲自带队,向昌虑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最终收购要约”。困兽犹斗,董宪残部也进行了最后的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持续了三天。但实力的差距和士气的鸿沟是无法弥补的。汉军最终攻破昌虑,大获全胜。

董宪的“联合公司”彻底“破产清算”:

·“高管”佼强选择了“带团队跳槽”(投降)。

·“合伙人”苏茂见势不妙,脚底抹油,跑去投奔了己经归顺的張步(结果后来又被张步卖给刘秀,这是后话)。

·CEO董宪和另一个“高管”庞萌,则上演了“老板跑路”的经典戏码,带着少数亲信,逃往郯城。

第三部分:穷追不舍与关东市场的“终局之战”

刘秀和吴汉深谙“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绝不给对手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刘秀自己分兵去收拾彭城、下邳等“周边市场”,而把追击董宪、庞萌这两个“破产CEO”的“讨债”任务,再次交给了最擅长此道的吴汉。

吴汉不负众望,一路猛追到郯城,轻松攻破。董宪和庞萌继续他们的“跑路之旅”,最后逃到了东海边上的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妄图凭借海边地形负隅顽抗。

然而,败局己定。到了建武六年(公元30年),吴汉大军攻破朐县。董宪和庞萌这次再也无路可逃,在出逃过程中被汉军追上,双双“被物理优化”(斩杀)。他们的首级被快马加鞭送到了洛阳,悬挂示众。

至此,曾经与刘永、张步并称“关东三巨头”的董宪势力,被连根拔起,彻底从“市场”上消失。

尾声:关东大定与新的征程

随着董宪的覆灭,东汉集团历时数年的“关东市场大整合”行动,宣告圆满成功!曾经群雄割据、山头林立的关东地区(今河南东部、山东、江苏北部),绝大部分都插上了东汉的旗帜,实现了“市场统一”。

刘秀凭借着卓越的战略眼光(亲自布局)、高超的用人艺术(耿弇智取,吴汉强攻)以及强大的综合实力,先后“并购”或“清算”了刘永、张步、董宪这三个主要“竞争对手”,顺便收拾了一堆中小型“地方企业”。关东,这个帝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域,终于成了刘秀稳固的基本盘,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赋税)和“人力资源”(兵员)。

现在,刘秀的视线,可以真正从容地投向更遥远的地方了。

同时,在刘秀清理关东的时候,帝国的南方,两个不太安分的“地方性企业”——占据南郡的“楚黎王”秦丰和占据庐江的“淮南王”李宪也在同一时间被优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