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后,他紧锁的眉头没有松开,反而皱得更深了。
五分钟后,他脸上的不屑和鄙夷,己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困惑和无法掩饰的震惊。
十分钟后,他的脸色,变得和欧阳少华一样,惨白一片!
冷汗顺着他的鬓角滑落。
“这……这……这怎么可能……”
李振国的声音都在颤抖,他指着卷子上一个推导过程,像是见了鬼一样,对欧阳少华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老欧你看……你看这一步……他……他竟然在这里,用了一个修正的拉格朗日乘子,来处理能量约束的边界条件!
我的天……我的天哪!
这个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
数学的美,在于简洁,在于深刻。
而眼前这份答卷,将这两种美,发挥到了极致!
它的每一步推导,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
多一个字则显得累赘,少一个字则意犹未尽。
通篇下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充满了数学的韵律感和力量感!
艺术!
李振国只感觉自己的数学观被彻底颠覆,他引以为傲的严谨和学识,在这份答卷面前,显得那么可笑,那么幼稚。
很快,脚步声由远及近。
助教带着一群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为首的老人,一身朴素的中山装,面容清癯,眼神深邃,正是华夏数学界的定海神针,唯一的菲尔兹奖华人评委潘志宇院士!
“欧阳!大半夜的,你搞什么名堂!”
潘志宇院士今年快八十了,身体依旧硬朗,但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语气中带着一丝明显的不满。
“有什么事情,不能明天再说吗?”
欧阳少华没有解释,他只是颤抖着,用尽全身力气,将手里的那份答卷,稳稳地递了过去。
“潘老……您……您看看这个。”
他的声音嘶哑,充满了敬畏。
潘志宇疑惑地接过试卷。阅卷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当他看到第六题的标题《关于拉姆塞数R(s,t)新下界的一个构造性证明》时,如古井般波澜不惊的眼神,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构造性证明?”
潘老低声念了一句,扶了扶眼镜,浑浊的眼中爆射出一道精光!
他粗重的呼吸声,在落针可闻的阅卷室里显得那样清晰。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位华夏数学界的泰山北斗。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潘老的学生,或是学生的学生,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
他们看到,潘志宇院士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那是一种压抑不住的,从灵魂深处泛起的战栗。
他们看到,潘志宇院士拿着试卷的手,青筋毕露。
潘志宇院士的眼眶,一点一点地,变红了。
不是疲惫,不是伤感,而是狂喜与激动!
最终,当他看完最后一笔推演,合上试卷的刹那,一声咆哮,从这位为华夏数学奉献了一生的老人的口中,喷薄而出!
“国士!!我华夏,终出一位数学国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