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m2-m+1这种结构?”
一瞬间,他找到了那个隐藏在题目最深处的“钥匙”!
令x2+1=k·2?,x2+x+1=l·2?。
将原方程进行巧妙的因式分解!
x3+2x+1=(x+1)(x2-x+1)+2x,这个方向不对。
退回原点。x3+2x+1=2?。
当x=3时,27+6+1=34,不是2的幂。
当x=5时,125+10+1=136,也不是。
线程中的推演飞速进行,无数种可能被瞬间否定。
最终,一个最简洁,也最暴力的解法,在他脑中成型。
“令f(x)=x3+2x+1。当x>1时,(x+12)3<f(x)<(x+1)3。
这意味着,f(x)被夹在两个连续整数的立方之间,它本身不可能是立方数……这个没用。”
“回到模运算。
模x,得1≡2?(modx);模x+1,得-2≡2?(modx+1)……”
无数条思路在他脑海中并行不悖,然后一一剪枝。
最终,一条金色的、最优的路径,被点亮了。
“解法确定,跳过。”
分析完第一题之后,许燃的意识瞬间切换到了第二道题。
【第二题:代数,多元不等式证明】
形式丑陋的不等式,在思维殿堂中,被转化成了一个三维空间里的曲面。
【暴力计算路径】
“齐次化,构造……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计算量堪比小型计算机,放弃。”
“琴生不等式?需要先证明函数凸性,过程繁琐,放弃。”
“权方和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舒尔不等式……所有能用的工具,全部加载,进行组合尝试。”
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许燃的其中一个线程,在穷举着所有可能的经典不等式组合,硬碰硬地进行暴力破解。
【几何首观路径】
“将不等式视为一个几何约束条件。它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关于‘距离’的不等式吗?”
“或者,它代表了某个‘体积’或‘面积’的极值?”
许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代数符号的表象,看到了其背后隐藏的几何本质。
“原来如此……出题人将一个向量不等式,用代数的形式给‘加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