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临淄王殿下是被推荐过来的,嗯,今天我们吏部司加班就是因为这一位。”
光看魏清茹的表情,众人便能将其中缘由猜个八九不离十。陆询舟挑了挑眉,边叹气边咬了口感很老的冷笋脯,认命似的咀嚼了起来。
。
陆询舟今日有夜值,故而用完膳后回到户部的官署继续处理公务。
当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被夜幕吞噬时,宫中司礼监的人驾着马车来到各部官署发放夜值用的油灯和点灯的火折子,以及朝廷为冬夜延值的官员们供应的提神茶汤。
大晋的国丧和寒食节几乎差不多,禁烟火也是朝廷在国丧期间的要求之一。然而时值冬日,天气严寒,朝廷却禁止天下烟火未免荒谬。考虑到百姓的生计问题,李安衾与顾命大臣们商讨过后,请李琰颁布圣旨:准许天下所有官员百姓们冬日生火取暖,然而民间国丧三日内的烟火除取暖外不可有多余使用者,三日后民间国丧结束,各地官员百姓可恢复日常状态。至于中央官员,则需在朝廷二十七日国丧期间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对烟火除取暖外对一概不可有多余的使用。而官署每日夜值需要用来照明的油灯和夜值官员的茶汤,一律由司礼监每日定量提供。
陆询舟起身接过差役拿来的油灯与火折子,附近还几个同僚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值,这时新升任的户部尚书背着手,面色和蔼地来到她的身侧。
“钱公。”陆询舟恭敬地唤了一声上司。
钱尚书连忙摆摆手:“陆侍郎不必多礼,我呀也只是有一件事想与你商讨。”
“您但说无妨。”
那人娴熟地倾倒完灯油,用火折子点好火,随后盖上灯罩。
亮堂堂的灯火着实让原本漆黑的光属明亮了许多。
钱尚书抚着自己的白须,道“临淄王殿下您肯定认识吧。郡王殿下明日要来户部上值,任的是度支郎中,我想着陆侍郎你以前在宫中伴读,和这位殿下应该有几分交情。而且你也是从那个位子升上来的,对其中的事务的门道也颇懂。”
“所以——”陆询舟直起身温和地看向钱尚书,“钱公您是想要晚辈带一带临淄王殿下吗?”
“正是。”
“那晚辈自当尽力而为。”
钱尚书和蔼地点点头,随后试探地问道:“那票拟一事,侍郎真的不考虑再通融通融,毕竟你那么年轻,得罪那些人终归是不好的。”
陆询舟低眸,提起茶壶倾身往碗中倒起茶汤,那张清秀至极的脸庞在明亮灯火的映衬下予人温润又坚毅的感觉。
“钱公您听,屋外有什么声音?”陆询舟答非所问,笑着将倒好的第一碗茶汤递给了钱尚书。
屋外大雪静谧无声,若是要说有什么声音,大概便是一些细碎的清脆声响——厚重的积雪正压弯着院中的群竹。
钱尚书无奈地喝了一口茶汤,仔细听了片刻。
“可是雪压竹枝发出的声响?”
陆询舟点点头,继而正色道:“您听,这吱呀吱呀的声音好不凄切,是否正如那民间疾苦声。”
钱尚书一愣,陆询舟继续讲道。
“晚辈明白钱公的心意。您说自古官场都是如此,官官相护,相互通融,那些票拟在您看来可能只是晚辈签个字的问题,可是在晚辈看来,那些票拟上的数字不仅只是国库支出的银两,它还代表着那些被大肆搜刮的民脂民膏。晚辈虽然只是一介户部侍郎,但是——”
陆询舟顿了顿,听着屋外传来的雪压竹枝的清脆声响,她坚定的语气中带着莫名的温柔。
“一枝一叶总关情[三]。”
“可是你要知道,这是从古至今的道理。”钱尚书惋惜,“你要造福你的百姓,对吗?可是若你连自己的官职都保不住,那你又拿什么去保护他们。”
“从来如此,便对吗?”
陆询舟反问一句,而后整整那身绯色的官袍,开始坐到案前研墨拟写案牍。
“您不必在晚辈身上浪费时间,那几张票拟,晚辈是不会签字的。”
。
子时,新雪初霁,几只寒鸦栖枝,发出悠远的啼声。
陆询舟整理好案上的公文,起身去官署的公共盥洗室用解冻的冷水洗漱了一番,随后耐着寒凉用布帛沾水擦了一遍身子,这才算收拾得差不多。
手持司礼监今日发放的油灯,陆询舟走至自己的官舍,官舍的门把手上挂着已经被打开的铜锁。陆询舟悄悄地推开门,此刻李安衾正坐在床上就着旁侧小柜上华灯的亮光看书。
“殿下在看什么?”
陆询舟上了门栓,走至床边,顺手把油灯与长公主殿下从政室堂带出来的华灯放在一处。
“是询舟的文集。”李安衾温柔地回答道。
陆询舟把解下官袍折好,放在暖炉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