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亲戚在一家工厂食堂做饭,心善,干脆把燕新忠也带进去帮工。厨房是个好地方,至少饿不着。白天打打下手,夜里还能蹭顿饭,最重要的是,能在灶台边悄悄学几招手艺。
燕新忠在那儿一待就是十多年,硬是把手艺练得炉火纯青。后来被人看中,挖去饭店当主厨。他天生对味道敏感,做的菜有股让人吃了还想吃的劲儿,慢慢地,名声也打出去了,最风光的时候,连国宴都进去掌过勺。
几十年下来,他凭一双锅铲攒下不少家底,在临江市中心开了家叫“江南名宴”的大酒楼。那地方,逢年过节、孩子升学、老人祝寿,大家都爱去,成了城里小有名气的吃饭好去处。
可惜现在不干了。年纪到了,退休在家,酒楼也早交给儿子燕尹海打理,大事小事都不用他操心。
一辈子拼死拼活,如今总算闲下来了。老伴走得早,家里就他一个人,想干啥就干啥,谁也管不着。
买完东西搬回屋子,他没找人帮忙,自己拿着扫帚从厨房扫到阳台,连门框上的灰都擦了一遍。再把床单铺平,被子叠好,屋里顿时亮堂了不少。
等全收拾利索,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他瘫在客厅的沙发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凉茶,顺手抬手看了眼手表,这一看,差点从沙发上蹦起来。
哎哟,都快五点了!
尹记美食五点半开门营业,再不去可真要错过饭点了!
他立马蹬上鞋子,门一拽,钥匙一拧,三步并两步就往楼下冲。
累不累?累啥啊!
他可是在灶台边站了半辈子的人,前半年还在厨房里天天颠大勺,炒菜炒到肩膀发酸都挺过来了。现在就搬了几样家具,扫了个地,算个啥事?
所以之前跟儿子通电话时说身体好得很,一点没吹牛。
一路小跑到了尹记美食门口,远远一看,心就凉了半截——人山人海,队伍都拐了两个弯,眼看排到马路上去了。
他叹了口气,老老实实站到队尾,跟着人群一点点往前蹭。
等得无聊,脑子里忽然蹦出小时候的一桩糗事。
那会儿啥都缺,买块肥肉得排一小时,打瓶酱油也得等半天。
有回他跟哥哥出门,看见前面商店门口排着长长一队人。哥哥眼尖,说:“准是来了好东西!你先占个位,我去叫妈过来。”
他二话不说,立刻钻进队伍。
排了一会儿,越排越不对劲。周围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瞅他,有人还憋着笑。
他左右一瞧,才发现,排队的清一色是中年妇女,手里都拎着布袋子。
后来才知道,人家在抢购女用卫生纸——那东西好久没货了,刚到一批。
这事后来被街坊传了好久,他成了全村的笑话。
可现在呢?想吃啥有啥,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日子简首像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