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样是最能代表崔明珠身份的东西。内丹的气息不会改变,象征着崔明珠这个人。而敕令,代表身份,跟神像的意义是最吻合的。
崔明珠取出内丹和敕令,在萧然和徐映的注视下,将它们分别放在神像的左右手中。
“咔嚓”一声轻响,两样东西严丝合缝嵌进了神像中,没有什么异象发生,就像这两样东西本该在神像上。
崔明珠再次抬手抚上神像,几乎是她的手贴在神像上的那一刻,她整个人就跌进了神像中。
庙中的三人不知道,在内丹和敕令嵌进神像的同时,玉河河堤下,传来一声闷响。随后,玉河中干涸的土地冒出汩汩清泉,不一会就浸湿了泥土。
恰巧有人从石桥上过来,听到下面潺潺的水声,低头往下正好看到这一幕。
“怪了,”那人抬头看了眼高悬的太阳,又低头:“没下雨啊。”
第248章诈尸了
发现小河沟在涨水的人不少,实在是它涨得太快了,快到令人心慌。
到了傍晚的时候,河堤边已经围了一圈人,有人穿着下水衣站在浅水处用卷尺丈量。
“怎么样?涨多少了?”
人还没上来,人群中就有人迫不及待地问。
“快一尺嘞。”
那人量完,收起卷尺,沿着倾斜的河堤往上爬,围观的人搭了把手,将他拽上来。
“别的地方涨了没?”
“怎么没涨?用眼睛看就知道,水位离地面近了好多。”
“看起来没原先干的地方涨的快。”
“这还不快,就几个小时,就涨了快半米了。到明天,水不会漫过河堤吧?”
说话的人家就在河堤附近,自然担心。
像这种小河,也没有硬性规定周围不能建房,有些村里批的地,就建在河边,房子建得早的,甚至家里的污水都是往河里排的。
谁能想到年年都干水的小河居然还能有涨水的一天!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不是才不到三十厘米吗?你张嘴就加了一倍。”
“哦,不是你家住这里,你当然不担心了。”
“好了,好了,别吵了,大家心里都担心,心情是一样的。”有人看火药味十足,赶忙出面打圆场。
“主任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纷纷让开,留出空隙,眼巴巴看着刚赶过来的村主任查看河堤下的情况。
村主任站在岸边,往下看了两眼,抬手抹了把头上的细汗,觉得这个事儿有点麻烦。
你说河水在涨吧,也确实涨得挺快,但到目前为止,河堤比水面还高两三米,河面的水势也很平缓,以这样的水势,怎么也不可能有决堤的风险。
但要是放任不管,也不行,说不定真能淹到路面上来。
村民们还等着他给个注意,村主任想了想,问:“谁家就在这旁边的?”
“我我,主任,我家就在这儿,就那家。”有人积极举手,从人群中挤到村主任跟前,指着附近的一栋两层,背后带斜坡的房子道。
他家就属于建得比较早,房子挨河堤极近,拉开后门就能看到河面,屋后的斜坡还能看到埋着的水管,和常年排放污水留下的痕迹。
村主任点了点头,道:“你今晚警醒点,时不时来看看水位,等它涨到离岸边一米左右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到时候我好联系水利局的人。”
“啊?”那人愣了愣,面上流露出些许不情愿,推脱道:“就我自己盯着啊?这万一要是没盯住咋办?再说了,晚上乌漆嘛黑的,我眼神不好,看岔了咋办?”
村主任睨了他一眼,朝其他人道:“还有住这附近的人,今天也辛苦一点,想起来就过来看看,大家都互相通知通知,多注意一点。”
“晓得,晓得。”
“行,主任您放心。”
其他人纷纷应道,反倒让出头又推脱的人闹了个大红脸。乡里乡亲的,也没人当面说闲话,只是事后背地里免不了会嚼几句舌根子。
那人讪讪退下,重新隐在人群中。
村主任暂时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围观的人担忧情绪散去不少,又闲话了几句,便各自散去。住在附近的人围拢在一块儿,商量着晚上排个班,分时段过来检查。
村主任站在原地,拍了几张照片,做了记录,便也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