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陆安给了娄家发动机销售,现在还是三五个人守着两间办公室的皮包公司。
这样的皮包公司在香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根本上不了台面。
现在拿到了足足一千根硅晶棒,娄家公司那就是野鸡变凤凰。
三千绿币一根的硅晶棒,刚亮相三天就被各方抢购一空。
这还是娄家拉拢各方关系,每家限购一百根的结果。
要是不限购的话,估计第一家就被包圆了!
三百万绿币到手,娄家笑的合不拢嘴,再次进行扩张建设电子厂。
按照陆安的计划,下一批产品就是计算器!
这玩意可是需求量最大的工具,只要造出来一定畅销。
可惜的是没有液晶显示屏,必须搭配显示器才能使用,使用起来还是不方便。
但是想想占满一间房子的大型机,陆安很是不屑地撇撇嘴。
垃圾!
硅晶棒造出来后,下一步自然是切割成晶圆。
使用金刚砂刀片切割出一个个片状晶圆,对表面进行打磨刻蚀处理。
最后放入抛光设备中进行最后处理,出来后就是可以使用的晶圆。
晶圆造出来了,还要手搓光刻机。
这一代的光刻技术还是比较粗糙的,将显微镜反装变成缩小镜头。
再装上紫外线汞灯,就是一个光刻机曝光系统。
下方工作台上弄个夹具,可以夹持4英寸晶圆。
再弄一个简单的旋转台,可以将光刻胶均匀地涂抹在晶圆表面,接着进入烤箱进行烘干作业。
初代光刻机就这样手搓出来!
难度并不大,这年代的大学生要是吃透原理一样造出来。
龙国难在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拿不到完整的光刻机技术资料。
国内没办法系统学习,只能根据一些散乱资料摸索着一步步搞,自然速度快不起来。
并且造出的光刻机良品率太低,根本没办法商用。
也就是国防可以不计成本,不需要太大量,勉强用上一点。
光刻机搞完后,还要制作掩膜版。
这可是个苦差事,全靠手工一点点刻!
想想看,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全靠手工刻出来是什么感觉?
普通人看到了第一时间就会选择放弃。
这活得在放大镜下进行,稍微刻歪一点点,整张板子就会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