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进城,外面只留下满地鞭炮燃爆的纸屑,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
杨鹤叹息一声:“榆树湾邀买人心之术,竟然如此厉害。无怪乎黎明百姓,百业之人,都愿意依附榆树湾。只可惜,他们偏偏不肯善待读书人。”
洪承畴沉默半晌,跟着轻轻叹一口气。
榆树湾,可不仅仅是邀买人心,他们是真心对待百业之人。
洪承畴原本还想着,等从榆管区学到奇淫技巧之术之后,可以重金厚赏,激励工匠为朝廷铸造新式火器。
重金厚赏……已经是洪承畴能想到,给工匠们最重的恩赐了。
提拔工匠做吏……这种事情,偶尔为之,提拔个别人,或许可以。能用来激励一些人,冒险去榆管区偷学他们的奇淫技巧之术回来。
但若是大批提拔工匠为吏……不要说洪承畴这个小小延绥巡抚了,怕就是皇帝本人,若是说出这种决定来,也会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
什么人为官,什么人为吏,都是有定例的。
单独提拔一两个人,甚至少数一些人……这没有关系,只要位高权重,就能做到。
可若是破坏这个规矩,就不行了。
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胡来,要是太任性,就会遭到反噬。
毕竟大明皇帝易溶于水……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洪承畴想破了天,能做到的,也就是“重金厚赏”而已。
即便是这一点,洪承畴也不敢保证,朝廷能接纳他的谏言。
更大的可能,是洪承畴以延绥巡抚的身份,在延绥镇推行这一策略……
但延绥镇缺钱缺粮,官吏士卒普遍欠饷,又去哪里来那么多钱,奖赏工匠?
而榆树湾让工匠们挺起腰杆来做人,榆管区之内,“凡炎黄子孙,人人平等”。
工匠们可以畅快地活着,可以大声说话,见到任何人都不必点头哈腰,更不用下跪……
他们只要遵守榆树湾法律,就不用担心不小心得罪了人,而身陷囹圄,甚至家破人亡……
这种安全感,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洪承畴突然有些沮丧。
接触榆树湾越多,他就越是怀疑……朝廷,真的能镇压得了榆树湾吗?
杨鹤:“榆管区,倒也有几分天下大同的气象。可他们不依靠读书人,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这天下虽大,天下人虽多,离了读书人,离了士绅,能成得了什么事?榆管区越是轰轰烈烈,将来楼塌之时,越是惨烈。”
杨鹤口中的读书人,自然是指饱读四书五经的那些读书人,那些以科举为目标的读书人,而不是榆管区学校里面教出来的那些专注于理工科的读书人……
在杨鹤等人眼中,那些读理工科的,哪里能算读书人?充其量不过是识几个字的工匠罢了。
洪承畴眼中恢复了几分明亮。
对啊。
榆管区过分重视工匠,而忽视了读书人,忽视了士绅……
这是他们最大的过失。
洪承畴:“督师说得对。榆树湾最大的失误,就是为了讨好农人工匠,而无视士绅读书人。听说京师、江南,都已经有士绅极为不满。”
“大明,毕竟是读书人的天下。与读书人为敌,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一旦天下百姓群起而攻之,也就是榆树湾的死期了。”
刘广生在旁边听着,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有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