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欠饷问题十分严重,许多士卒实在活不下去,没了生路,闹饷,或者做逃兵,去投了流贼的,十分常见。
但总的来说,边军还算稳定。
可从去年冬天开始,伴随着榆管区的兴起,“到榆树湾去过好日子”的口号,开始在军营中流传。
更有投榆树湾早的人回来,个个穿得一身簇新,吃得满面红光,请同袍老友们吃饭,更是出手阔绰,让人羡慕。
所以,今年杨鹤手下兵马,如同雪崩一般,纷纷溃逃,去投榆树湾。
杨鹤用尽了手段,也阻止不了这种状况。
洪承畴大营之中,还算是最好的,但士卒也已经溃逃大半,整座大营看上去冷冷清清。
更有一些将士,手下士卒都跑光了,甚至连家丁也跑了大半,只剩下几个心腹……真的是苦不堪言。
这种状况,如何能跟榆树湾开战?
杨鹤心中沮丧。
去年,他还意气风发,觉得流贼渐渐平定,他能不负圣恩,立下盖世奇功。
凭借着平定流贼的功劳,将来入阁不在话下。
可短短时间,形势逆转。
不要说盖世奇功了,杨鹤甚至连手里的兵,都保不住。
朝廷交给他的大军,若是跑光了……他这个三边总督,也就不用干了。
原本,杨鹤是聚大军于延府的。
现在,他已经把各路大军散去,让其各自回驻地,尽量远离榆管区,以免受榆管区蛊惑,乱了军心。
可这也只是一时之策而已。
杨鹤有些气闷:“老夫倒要看看,榆树湾到底有什么!一个个非得去榆树湾!”
一行人一路南下,仅仅半日时间,就到了甘泉。
甘泉临洛水,在洛水东岸。
去年还熙熙攘攘,城内外遍地都是流民的甘泉,现在同样冷冷清清。
冷清……
这是近来杨鹤最大的感受。
以前那遍地的饥民,路有饿殍,让杨鹤感到头疼,根本无法安置。
杨鹤也知道,流贼不难剿灭,难的是流民的安置。
如果没有钱粮,安置不了流民,不能给流民一条活路,他们等官兵走后,还会再次揭竿而起,流贼就是剿之不尽的。
杨鹤自上任以来,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头发都愁白了。
各城守备,最发愁的同样是流民问题。
不放流民进城……那是大明子民,被言官参一本,吃不了兜着走。
放流民进城……城中无论是钱粮,还是住处,都容纳不下,满大街饥民,一旦有人鼓动,闹起事来,城都得丢了。
可如今,遍地的流民不见了。
甘泉城门大开,几杆破旗在城头飘着,显得很是凄凉。
过了甘泉城,站在洛水边上,极目望处,以洛水为分界线,洛水两边,如同阴阳分隔一般。
洛水西面,一片绿意盎然,庄稼已经长了一尺多高,非常喜人。
洛水东面,一片枯黄。因为干旱,春耕被耽搁,今年怕又要绝收……
杨鹤之前来过洛水边,看到过两边情景的迥异,此时依旧忍不住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