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之后,粮食入库。
商队离开前,留下十几个武装人员,负责看守粮库。
陈必达带着几个辅导员留下了。
他们从城中招募了一批良家子,负责做饭。
当天就开始熬粥,给城中军民分发稀饭。
一天两顿饭。
早饭是玉米碴熬的粥,一人一碗玉米粥,一个窝头。
晚饭是白米熬的粥,一人一碗白米粥,一个煮土豆。
明末的粮食,本就不如现代农业科技种出的粮食味道香甜。
粮种没有经过改良,不仅仅是产量低,在口感上也要差很多。
更何况,辽东明军平时吃的粮食,都是从江南运过来,从收粮开始,层层经手,等到了他们嘴里的时候,早不知道被多少人掺过沙子、石子,甚至不小心能把人的牙齿咯下来的。
榆树湾的粮食,一粒沙子也没有,口感细腻,能放心大口地吃。
这简直太痛快了。
“这粥,是榆树湾垫钱,赊给大家的。吃了粥,到校场集合,听我们的辅导员给大家说道说道,讲一讲以后领粥的流程。”
“每个人都要去,不去的,晚上只有一碗粥,去听课的,除了粥之外,还能领一个熟土豆。”
掌勺发粥的人,都是面带和善的笑容,跟每一个人重复着这番话。
大家吃完饭本就没什么事做,以前大家是吃不上饭,饿得动不了,躺着晒太阳,省力气。
现在肚子里有东西,暖和和的,浑身有力气。
人家善人给了饭吃,让去听他们说道去,那还不得给个面子?
校场上,人们分成一群群,围着一个个辅导员。
每一个辅导员,都是左手拿着一个扩音器大喇叭,右手拳头紧握,情绪慷慨激昂。
“领导我们的,是玄清公,是榆树湾理事院。”
“玄清公给我们做出指示,我们必须遵守榆树湾的规矩,才能过上好日子。”
“……”
辅导员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激情。
靳国臣也来了,他站在人群外围。
看着前面人头涌动。
好在,辅导员的扩音器大喇叭声音很大,即使距离远点,他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辅导员讲的话,有许多陌生的词,但是,他的话通俗易懂,结合起来,倒也不难理解。
“没有玄清公的指示,没有榆树湾理事院的全力贯彻,没有我们榆管区全体百姓的共同努力,就没有我们榆管区老百姓今天的好日子……”
每一个辅导员,都是侃侃而谈,把榆树湾从哪里走出来,将来要做什么事,一心为老百姓……都讲得清清楚楚。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辅导员一句话,问得周围众人面面相觑,他们互相看看。
“我们的敌人,自然是建奴。”
“我们的朋友……是……是大凌河堡的何爷的兵吗?每次建奴围城,我们都是向他们求援;他们被建奴围城,也是向咱们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