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机会,就会发动侵略战争。
在明代,东南倭寇,以及万历年间倭国借道灭明战略,都给大明造成了很大损失。
万历年间,1592年到1598年间丰臣秀吉统一倭国之后,野心勃勃,发动侵略战争。
大明派出李如松迎战。
李如松是李成梁长子。
李成梁是辽东名将,曾在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
李成梁豢养精锐家丁三千五百人。
建奴奴酋努尔哈赤,认李成梁做干爹,在李成梁手底下老实得跟狗一样。
如果李成梁手下家丁在,建州女真大概率不会有崛起的机会。
可惜的是,倭国1592年和1597年两次发动战争。
朝廷派出李如松等率兵抗倭。
明军两次击败倭军,取得战争胜利,但也损失惨重。
辽东李家两代人辛苦培养的精锐家丁,几乎折损殆尽。
1598年,抗倭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土默特部趁着辽东明军和倭军两败俱伤之际,出兵辽东。
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人,追击敌军,意图直捣土默特老巢,结果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
李如松血战之后,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
自此,辽东兵力空虚,给了建州女真崛起的机会。
历史上,萨尔浒之战是大明和建奴争霸的转折点。
但在赵清玄看来,提前二十年的明倭战争,才是真正的转折点。
在万历明倭战争之前,明军在东边能把女真打得跟狗一样,一遍遍犁庭扫穴;在西边,能在野战中以少胜多,打鞑靼骑兵……猛的一批。
倭国的侵略,重创了辽东明军。
同时,也是重创了大明的国运。
倭国,不止一次打断炎黄国运。
明朝万历年间算一次。
晚清洋务运动,让大清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全世界公认大清是列强之一。
十九世纪,大清败给大英,其实是不丢人的。
因为大英当时是日不落帝国,全世界主要国家,几乎都被他打遍了。
败给大英,依旧可以是猎枪。
但甲午战争败给本子,就很丢人了。
这就好比一个看起来膀大腰圆的汉子,打不过泰森不算什么,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王祖蓝揍了一顿,然后你还不嫌外面人多,当众跪下认错,赔钱……
那一战,导致洋务运动冉冉上升的国运被打断,也让人看清,大清没救了。
本子拿了大清的巨额赔款,得到了初始原始资本,一举完成了工业化,成为工业国家。
但本子发展起来之后,没有像当年大唐帮助他一样,反馈大唐。
恰恰相反,他反而变本加厉,更加狠毒,做得更绝。
之后军阀混战,民国刚迎来黄金十年经济发展,大国有了几分生机,稍有一统的趋势……
本子又出手了。
毫不掩饰的侵略,占领东北铁矿,山西煤矿……不给大国发展重工业的机会。再加上当时的大国,也着实不争气……
大国的国运,再次被狠狠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