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铁驴旗子军,都穿着灰色单衣军装。
就连将领,也不披甲。
多尔衮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
上阵不披甲,岂不是作死?
但是,想到他们火器之犀利,多尔衮又觉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了。
有如此犀利的火器,可以杀敌于弓箭射程之外,根本就不给敌人弓箭铁炮攻击的机会。
既如此,还披什么甲?
上阵披甲,自然是有无数好处。可以抵御箭镞刀兵,更可以鼓舞士气。
可甲胄厚重,即使普通棉甲,一套也要十几斤重。
八旗兵步甲普遍披双甲,才敢大胆冲锋。
披双甲,近三十斤重,行动速度大受影响。
即便是骑兵,战马多负重三十斤,冲锋速度也要打个折扣。马力消耗,更不必提。
士兵若是不披甲,能大大减重,对于行军速度,简直太有利了。
多尔衮虽然年轻,但是,带兵打仗多年,战阵经验丰富,他自然知道不披甲的便利之处。
这样看来,这支铁驴旗子军,比想象之中还要更加可怕。
因为他们能快速转移,负重比普通大军少得多。
八旗兵这么多年来,就是靠着骑射无双,拥有数万骑马步兵,在战场灵活转移,遇到硬骨头就撤,寻到孤立的明军,就迅速集结数倍于对手的兵力,啃下对方。
但是,八旗兵引以为傲的骑马步兵,在这支轻装的铁驴旗子军面前,就像是一群新兵蛋子。
一头头铁驴,嗷嗷叫着跑进大营。
不久前,还整齐森严的浑河大营,现在已经一片狼藉。
多尔衮见识了铁驴旗子军效率之高。
他们占据大营之后,立刻打扫战场。
所有俘虏,被分成三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正白旗的旗丁。
正白旗总共二十一个牛录,有十二个牛录,三千六百人驻扎在大营之中。
经过刚才一战,大半被歼灭,被俘虏的,只有千余人。
多尔衮看着满地的尸体,再看看这垂头丧气的千余俘虏,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昏死过去。
正白旗,完了啊!
他带在身边的,都是正白旗精锐,正白旗大半重骑和白甲兵,都在这里。
这一战,损失殆尽。
正白旗,真的完了。
第二个俘虏阵营,是汉人包衣。
浑河大营中原本有汉人包衣八百多人。
他们因为没敢拼死抵抗,反倒大半活了下来,被俘的有五百多人。
第三个俘虏阵营,是蒙古附庸。
蒙古附庸本就只有一个牛录,因为营房偏僻,行动慢,没赶上出营反攻防卫团。
等他们慌慌张张披甲列阵的时候,正白旗披甲兵已经被打崩了。
那一个牛录的蒙古附庸,一箭未发,跟着也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