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工匠,他小时候读过几本书,识得几个字。
来了榆树湾之后,上了识字班,学了拼音,认的字越来越多。
榆树湾有书店,书很便宜。
读书成了杨川生最大的爱好。
他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去书店再买一本。
他经常幻想,慢慢地,把这个书架上放满书。
现在,这个梦想破灭了。
杨川生伸出手,在那些树上抚摸过去。
他决定,在离开的时候要把这些书留在这里。
他可以坠入黑暗,但是,不能让这些书跟着他坠入黑暗。
杨川生睡不着觉,他拿出一瓶酒,拿出一盒烟。
这是一瓶杏花村。
榆树湾的“国酒”。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用古诗的一句广告词,让杏花村火出了榆管区,火到了朝廷统治区。
《榆树湾日报》上甚至报道过,有人把杏花村卖给了福建港口的海商,海商把榆树湾白酒带到倭国、南洋,都大受欢迎。
杨川生其实是不喜欢喝酒,也不抽烟的。
但是,他家里常备白酒和香烟。
厂子里一群年轻的同事经常聚会。
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喝酒抽烟,谈技术,谈工厂的进步,谈榆树湾,谈世界,谈未来……
天下大事,他们都是信手拈来。
真的是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那也是杨川生最快乐的事情。
以后,这种快乐也没有了。
杨川生给自己倒了一杯白酒,仰头一口喝下。
辛辣的味道,直往喉咙里钻,火辣辣的,如同咽下一团火。
杨川生一口气上不来,猛地咳嗽起来。
喝下去的酒,大半也都喷了出来。
杨川生眼泪鼻涕一大把,也不知道是被呛的,还是本就有泪。
杨川生伸手抓起旁边那包烟,撕开了,拿出一支,放在嘴里。
滋啦一声,划燃火柴,点燃香烟。
杨川生轻咳了两声。
他虽不抽烟,但同事小聚的时候,一群年轻人,难免劝烟劝酒。
杨川生不喜欢喝酒,也会喝到微醺。
杨川生不喜欢抽烟,酒后也会点上一根。
杨川生嘴里叼着烟,左手拎着酒瓶子,右手拿着玻璃酒杯,来到阳台。
酒瓶和酒杯放在窗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