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一触即发 电视剧 > 第469章 防卫团枪炮所及之处就是榆树湾的土地(第3页)

第469章 防卫团枪炮所及之处就是榆树湾的土地(第3页)

大清从康熙开始,到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对准噶尔部用兵,持续对其进行军事打击。

连年战争,导致准噶尔部部族人口锐减,尤其是男丁持续减少。

虽然清军也有大败的记录,比如科舍图之战、和通泊之战,清军都是大败,损失惨重。

但大清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耗得起。

而且,在准噶尔鼎盛时期,雍正适时止损,在光显寺之战取胜之后,签订条约,划定疆域,向准噶尔部做出一定的让步。

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部内乱,三汗争位。

乾隆趁机出兵,出动二十万大军,两路齐发,采用分化瓦解的方式,再加上生物战,彻底灭亡准噶尔汗国。

大清对准噶尔发动的是灭国战。

通过几次灭国性战役,数次击溃准噶尔部主力,大量歼灭他们的青壮。

然后,把战俘感染天花之后,释放回去,让他们带天花回归部落。

导致准噶尔部“尸臭弥野,百里无牧”。

清军所到之处,打着“凡出痘者尽屠”的名号,大肆杀戮。

通过战争和天花的手段,让准噶尔部人口锐减,残余人口已经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乾隆又下令,将他们强制迁徙到东北和热河。

在古代,人口迁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交通不便,物资短缺,医疗落后,甚至没有医疗……即便青壮,也扛不住长途跋涉。

仅仅准噶尔的科布多部,就有万余人冻毙途中。

经过这些手段,准噶尔部人口彻底崩塌。

然后,大清又断绝了准噶尔部的文字,从地理上抹除了许多地名。

偌大的准噶尔汗国,这个区域性的大国,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可惜的是,乾隆终究有私心,没有把汉人大量往准噶尔故地迁徙。

空出来的准噶尔故地,渐渐又吸引了其他人口……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在“武功”这一项,他自认不弱于前代圣明帝王,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西北灭亡了准噶尔部,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

乾隆在巩固疆域,清空周边人口方面,是做出一些贡献的。

赵清玄对乾隆在西北的作为,是持支持肯定的。

他觉得,榆管区要向西北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刀。

疯批贺人龙,就是赵清玄选中的第一把刀。

赵清玄:“婉儿,贺人龙此人,我另有用处。此人不必进行思想改造,将其旧部原地改编,依旧归他统辖,同时从流贼中挑选生性凶残,冥顽不灵的,划归贺人龙管辖,成立榆树湾征远军第一团。”

“武器装备按照民兵师标准配备,令他们即刻出发,进行西征。”

“西征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保护我汉儿性命和财产;二是用榆树湾的火枪和刺刀,为我榆树湾的犁获取更多土地。”

“所以,沿途对我汉儿利益,不准随意侵犯,不允许不教而诛,要首先宣传我榆树湾政策,对遵守榆树湾政策,认同榆树湾理念的汉儿,要加以保护。”

“榆树湾征远军要坚持的思想,是皇汉思想。犯我汉儿利益者,虽远必诛!与我汉儿争利者,虽远必诛!”

“征远军第一团要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到伊犁河谷,到额尔齐斯河畔。”

“但是,伊犁河谷和额尔齐斯河畔,不是我们榆管区疆域的边界,你们要继续往西,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我们防卫团枪炮的射程所及之处,就是我们榆树湾的土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