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读书人的大明。
与读书人为敌,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
以前,刘广生也是这样想。
但是,这半年多来,中部县纳入榆管区。刘广生看着榆树湾政策一项项在中部县落实,看着中部县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中部县老百姓精神面貌一天一个样,看着中部县老百姓对榆树湾发自内心地拥护和爱戴……
刘广生的观念,早就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
或许有士绅,会怀念当年做人上人的日子,但是,天下大势,滚滚向前,老百姓的力量犹如汪洋大海一般……
士绅的抱怨,也只是滚滚潮水中泛起的一朵朵浪花而已,很快就会破碎,熄灭,完全影响不了潮水大势。
杨鹤扭头看了刘广生一眼,看着刘广生的表情,他能猜测出对方的心思来。
杨鹤:“刘县令似乎不以为然?”
刘广生赶紧拱手:“督师误会了。属下不敢。”
他下意识地想要躬身,有些惶恐。
这可是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
面对上官,那深入灵魂深处的压迫感又来了。
但是,在榆管区这大半年的经历,天天看《榆树湾日报》和《今日新闻》所受的教育,让他的腰板挺直了起来。
凡炎黄子孙,人人平等。
炎黄子孙的膝盖和脊梁骨,都是最硬的。
杨鹤:“刘县令莫要拿中部县的情况,来看其他地方。天下钱粮赋税,九成出自江南和湖广。江南和湖广,最为富庶,文风又最为鼎盛,那里才是读书人的天下。”
“中部县,本就是偏夷之地,穷山恶水之间难免多刁民,又遭流贼肆虐,士绅富户损失九成……所以,才给了榆树湾崛起的机会。”
“有朝一日,榆树湾思想传到了江南,必定天下鼎沸,届时,榆树湾若是知道改变,还好一些,若是他们不知悔改,这天下怕难免又是一场大乱。”
杨鹤颇为唏嘘。
榆树湾失了民心,天下必群起而攻之。
但因此,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受苦,不知道多少地方要生灵涂炭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杨鹤叹口气。
他的脚踩在鞭炮的炮皮上,闻着空气中火药的味道,心中难言。
别的不说,榆树湾收买人心的手段,真的是不俗。
刚才那一刻,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杨鹤都跟着激动起来了。
可以想象,身处其中的毕懋康,又如何能不感动?
但毕懋康毕竟是文人士绅的一员,家中族人都广有产业,朝廷对他也是委以重任……
在冷静下来之后,未必就会真心投榆树湾。
杨鹤琢磨着,既然此次榆管区之行,遇上了毕懋康,或许就是缘分。
等到了榆树湾,可以找毕懋康谈一谈。
毕懋康是南京兵部右侍郎,又擅制火器。
从榆树湾防卫团来看,火器或许才是未来。
杨鹤觉得,争取毕懋康很有必要,而且,他只要亲自出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杨鹤心中升起一股干劲儿,顿觉不虚此行,有动力了。
中部县比鄜州还要更加繁华。
因为中部县西边二十里,早早就建起了一个服务,叫做二十里店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