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口,很快热闹起来。
碎娃们只要学会唱童谣,就能多领两斤粮食。
谁最先学会的,能多领五斤。
村里的娃娃们,都蹦跳着,开始唱童谣: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太白,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太白,太白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太白。”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不少大人,也跟着哼唱起来。
唱童谣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小伙子突然跑到赵成跟前:“将军,跟着你们太白军,真的可以不当差,不纳粮吗?”
赵成:“当然了。我们太白军出身老百姓,我也是老百姓的孩子,怎么可能骗人?”
那小伙子仿佛下了莫大决心:“将军,你们太白军还收人吗?我想加入你们,跟着你们一起干。”
赵成:“我们太白军暂时不扩编。不过,你要有心的话,可以跟着我们,先做民壮,帮我们运运粮食;遇到战事的时候,帮我们打造攻城器械,搬运物资。”
那小伙子一喜:“管饭吗?”
赵成:“管饱!一天四顿饭,顿顿吃干的。”
那小伙子一阵狂喜:“那我跟着你们干了!”
有了带头的,村民们纷纷涌过来,要跟着太白军走。
今年又是灾荒年,庄稼绝收。
现在是秋天,眼瞅着冬天要来了。
虽然说,太白军给他们每人发了五斤粮食。
但这也只是够吃一时的,哪里够过冬?
这个冬天,村子里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留下来,就是等死。
与其如此,还不如跟着太白军走,搏一条活路。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太白”嘛。
赵成收留了一些青壮。
但是,许多老人、妇女和小孩,也都想跟着。
这却是不能收了。
太白军还有任务,收了老弱妇孺,只会拖延行军速度。
太白军发完粮食,出发之后,还有许多老人、妇女和小孩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
赵成亲自出面,向着大家抱拳拱手:“各位父老乡亲,我们太白军此行,是要去打仗的。打仗,是要死人的。你们就别跟着我们了。一旦开战,我们照顾不了你们。”
一个老人挥舞着手里的锄头:“我们不需要将军照顾。老头子我活了这么多年,没见过太白军这样的好兵。以前,老头子我也见过大兵进村,比土匪还狠呢。土匪最多就是抢钱粮,抢女人……当兵的进村,是见人就杀啊。年轻人还要被割走脑袋,充军功去……”
老人说到这里,声音因为悲愤而哽咽。
老人:“只有太白军来了,不但不杀人,还给我们发粮食。我们愿意跟着太白军。如果开战,太白军打谁,我们就跟着打谁。”
这些老人和孩子执意要在后面跟着,赵成也没有办法。
到了下一个村子,不用赵成等进村宣传,这些老人和孩子们手拿棍子,在地上敲击出节拍来,开始唱《太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