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匪这个旗号,非常好用。
榆树湾需要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太白山匪不用。
榆树湾不方便做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太白山匪去做。
“太白山匪这个编制,还是得存在。”
“他们当然不能像闯王一样,啸聚饥民,四处破坏生产力。”
“但是,闯王的口号,他们还是要拿出来用一用的。”
“只要把闯王的口号,先一步用了,先一步给喊烂了,目的就达到了。”
“我虽然不用这个政治理念,但敌人也别想用。”
李自成刚起义时,跟其他义军一样,十分残暴嗜杀。
按照原有历史轨迹,在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兵出杞县时,李岩入伙。
李岩入伙后,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也就是说,让李自成装,也要装成仁义之师。
李岩很懂得舆论宣传的奥妙。
他派人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
脍炙人口的闯王歌,后世对于作者是谁,有所争议,但观点倾向于是李岩所做。
“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在大旱的灾年,饥民遍野。这儿歌的威力,是非常大的。
嗷嗷待哺的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
从此李自成走出低谷,柳暗花明。
现在,赵清玄打蛇打七寸,要提前十年,把李自成的儿歌给他用了。
……
崇祯三年,榆树湾村。
陈婉儿焚香祈愿。
“……按照神明大人之前的指示,防卫团步队第二镇将以太白山匪的旗号,去侵扰府城周围的地主庄园,以此胁迫士绅。请神明大人庇佑他们,出师顺利,平安归来……”
“陈婉儿。”
陈婉儿正祈愿的时候,就听到头脑中,一个声音响起。
陈婉儿一喜:“神明大人。”
赵清玄:“我这里有一些儿歌童谣,你记一下。让第二镇以太白山匪的名义四处袭扰的时候,要趁机宣扬这些口号。另外,让赵二郎多雇一些人,去教各地的小儿,传唱童谣。”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太白,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太白,太白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太白。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陈婉儿一边听,一边记,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眨啊眨,俏脸上满是崇拜。
陈婉儿:“真不愧是神明大人!这童谣……简直太厉害了!”
陈婉儿听着,都感觉心里有一股劲儿。
这要是让那些饥民们听到,还不得嗷嗷叫着,想要欢迎太白山匪?
赵清玄淡淡一笑,自然不去解释什么。
陈婉儿仔细读了几遍,保证没有记错之后,立刻召开村班子大会,把赵清玄的指示传达下去。
李箭锋眼睛一亮:“神明大人这是想让我们打出旗号,要正式造皇帝老子的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