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松努力打马狂奔,恨不得立刻飞回榆树湾村,去给村里人报信。
今年十八岁,他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边打马,马友松一边思绪乱飞。
从记事儿起,他就没有吃过饱饭。
他印象最深的饭,是混合着三分杂粮、三分粗糠、四分野菜做成的杂和面饼子。
即便是这个,也不够吃。
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每顿饭那样的杂和面饼子只有一个,咬一口,咀嚼一番之后,要伸着脖子才能咽下去,拉嗓子。
如果能有杂和面混合野菜煮成的粥往下顺一下,那就是极好的。
这几年村子里闹饥荒,更是连那样的杂面菜饼子,都吃不上了。
刚开始,娘去村外,跟人抢着挖野菜。
野菜挖光了,就到处剥树皮。
榆树皮剥下来,用碾子碾成粉面,省着吃,勉强让家里人不被饿死。
饿。
马友松记忆最深的,就是饿。
他每天晚上,饿得睡不着觉;早上,又是被饿醒;然后,要熬到中午,才能吃一点树皮粉面。
就在树皮粉面都要吃不上的时候,马友松甚至在琢磨着上太白山,去投靠土匪。
一旦落草为寇,就终身为寇,且世世代代难以洗白。
但是,没办法啊。
不落草为寇,就要被饿死。
在最绝望的关头,神仙显灵了。
神明大人赐下了米面,和干净的水。
他们村子,活过来了。
两个多月下来,村子里绿树成荫,渠水环绕。
地里长满了庄稼,人们住进了铁皮琉璃的房子,还有钢筋水泥的新房马上盖好。
人人能吃饱饭,个个能穿暖衣。
大家只要肯出力的,都有活干,每天都能拿回家粮食,吃不完,储存起来。
马友松家里的米缸,都存在了。他娘正高高兴兴地琢磨着,再去集市上买一个新米缸,要不然,再挣回家里的米面,都没地方放了。
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马友松的日子,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
这两个多月来,唯一让他们不安的,就是官府。
在他们村民们快要饿死的时候,看不到官府的人。
他们的日子过好了,有希望了……官府的人,反倒来了。不是来帮助他们,而是来破坏他们的好日子。
之前进村催征税银的官差,今天在路上劫掠他们商队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