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岛还没有被女真攻克,唯一的凭仗就是孤悬海外,女真人缺少水军。
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势力分化。
总兵黄龙坚持抵抗女真,直到在旅顺港战死。
按照原有历史轨迹,一直到顺治年间,清廷通过毁岛迁民的政策,才彻底消除皮岛战略价值。
这一策略很成功,使皮岛失去了军事价值,可以防止皮岛成为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据点。
但同时,也让出了皮岛的生存空间,汉人失去了在皮岛的主体地位。
大明残存的势力,除了皮岛东江镇之外,还有旅顺到广鹿岛一线的明军水师。
旅顺堡以尚可喜为首,失去陆上生存空间,已经密通后金。
长山群岛以沈世魁为首,没有后勤补给,处境也很艰难,只能靠劫掠来往船只维持生计。
辽东海上第二支势力,是后金渗透过来的黑手,包括明军降将,和海盗混天蛟。
混天蛟表面上是海盗,其实已经投靠后金,是镶蓝旗包衣奴才。
辽东海上第三支势力,就是附近海上的海盗。
赵清玄和防卫团做事的原则,一向是基于实力出发。
哪怕是谈判,也要基于实力去谈判,去对话。
防卫团现在还没有建立海军。
甚至就连水军,也只是刚刚起步。
赵清玄在现代订购了一批蒸汽船,已经陆续开始交付。
但是,驾驶海船,是需要船员的。
海军的培训,可没那么容易。
在榆管区的海军正式建立起来之前,赵清玄不打算跟辽东海上势力对话,以避免陷入被动。
他只是同情皮岛处境,让占领义州的新三团调拨了一批粮食,送了过去。
对于毛文龙和皮岛东江镇,赵清玄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东江镇是抗清的。
毛文龙占据皮岛,以东江为基地袭击金军,对后金形成战略牵制。
在很多历史资料中,对毛文龙时期东江镇牵制清军的作用,都是用到了“战略牵制”四个字。
说明牵制作用是很重要的。
同时,又有许多资料记载,毛文龙治军无方,浪费军饷,滥杀邀功,招致朝臣不满。
更重要的是,毛文龙跋扈且缺乏战略眼光,甚至经常会跟后金合作。
无论是毛文龙个人,还是东江镇,都不能用一个好,或一个坏字去定论。
从历史结果来看,毛文龙肯定是不该杀的。
毛文龙被杀之后,东江镇余部逐渐离心,甚至出现叛逃现象。
清初的三顺王,耿仲明、孔有德和尚可喜,就是出自东江镇余部,他们判明投降后金,跟毛文龙被杀有直接关系。
三顺王对清军入关,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所以,才会跟吴三桂,一起被分封为藩王。
后来,康熙平三藩,吴三桂、耿精忠,以及尚可喜长子尙之信造反,席卷半个江山。
若非吴三桂中途病逝,掀翻大清,将建奴就此赶出关外,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