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起篝火,把庄里所有大铁锅都架起来,烧热油,烧金汁。”
“把家里的兵器库打开了,给大家发刀,发长枪。”
“一定要守住庄子。守住庄子了,我给你们每人发五升粮食。如果守不住,贼人进了庄子,可是要杀人的,你们谁也活不了。”
李举人才五十多岁,因为吃得好,保养得非常好。
听到有流贼过来,老举人立刻亲手写了一封信,安排亲信骑快马从后门出庄,前往府城报官求救。
然后,老举人亲自登墙,招呼庄里青壮,全都上墙。
不过,看到庄外漫山遍野,都是攒动的人头,李举人的脸色骤然变色。
尤其是正中间那支队伍,服装整齐,刀枪林立……
庄子,如何能守得住?
那些饥民举着锄头,木棍,吵吵嚷嚷,似乎在唱着童谣。
李举人认真倾听,庄外的童谣,渐渐汇聚成一个声音: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太白,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太白,太白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太白。”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李举人脸色骤变。
他是读书人,尤其喜欢读史书。
他当然知道,谶谣的威力有多大。
这支童谣,仿佛有魔力一般,听几遍,就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唱。
这就是反贼的谶谣啊。
这谶谣,对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贱民,诱惑力得有多大?
李举人看向墙上守护庄子的青壮。
李家庄发展到现在,丁口有一千多人。
他们李家嫡系,不过几十人而已。
剩下的,大多靠租赁他们家田地过活。
更有一些人,连田地都租不上,靠打个短工,勉强混日子。
遇到饥荒年,他们李家人自然是不怕,租户和长工苦一苦,接受他们李家一些救济,也能熬过去。
那些平时做短工,混日的,可就惨了,已经有不少人被饿死了。
他们李家虽偶尔赊粥,但救急救不了穷啊。
现在,外面那么多饥民汇聚,唱着童谣,不要说吃不上饭的短工,就连许多日子不好过的租户,明显都有些意动了。
就在这时,只听庄外有人喊话:
“庄里的人听着,我们是太白军,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
“太白军割富济贫,打李家庄,只打李举人和李家嫡系,跟其他人没有关系。”
“等庄子破了之后,我们不但不会伤害老百姓,还会开仓放粮!”
“你们不要给李家卖命了。想想李家平日里是怎么苛待你们的?值得你们如此拼命吗?”